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2014-12-13 20:48:35 来源: 作者: 【 】 浏览:43次 评论:0

【摘要】一个社会能否长足发展,关键要看社会的发展潜力如何。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充分发展潜力的社会。中国能否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政府与民间社会之间如何发展,二者如何相互促进相互。我们应坚信我们的社会和政府有这样的魄力和决心制定出相关的社会政策实现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政策

一、相关概念

1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

2004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20052月,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观,进一步阐述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社会是这样的一个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和谐社会,而且他认为,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各个方面的媒体和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和谐社会进行剖析,定义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如有的学者认为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依法律为信仰的社会;有的人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提条件下和而不同的社会;有的人把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同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认为在和谐社会的条件下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当然这是有失偏颇的,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的解决),这从正面上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广泛理解,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根据胡锦涛同志的定义,笔者认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多元发展,和谐统一的社会。和谐社会并不否认冲突和矛盾,好的社会在于不断用自己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力量化解冲突,弥合裂痕。可以说,中国选择建设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时代的要求,是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中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是资本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汇入全球化的时代,是中国顺应历史潮流的惟一选择,而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坚持多元化发展。这正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现实根据。

一个社会能否长足发展,关键要看社会的发展潜力如何。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充分发展潜力的社会。中国能否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政府与民间社会之间如何发展,二者如何相互促进相互。我们的社会和政府有这样的魄力和决心制定出相应的社会政策实现和谐社会。

2社会政策的相关概念

社会政策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最早提出的。他认为:社会政策是依立法和行政的手段,以排除分配过程中的弊害的国家政策。”1873年,一批德国的经济学家成立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至今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社会政策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前福利国家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初),其主题为解决贫困问题福利国家阶段(20世纪40年代初—70年代末),其主题为政府行政管理;后福利国家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其主题为福利制度改革

中国对社会政策的关注始于80年代末期。当时,市场调节机制不可避免的缺陷已经明显暴露,社会资源占有和分配方式出现巨大差别。90年代以来,社会矛盾更加深化,其脉络走向已经从分配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从经济生活扩展到包括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社会行为惯例等等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且集中地通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变革体现出来。作为正在变革的社会制度的晴雨表和温度计,社会政策一方面必须将这一变革记录下来、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而且更为紧要的方面,是要找到切合社会生活现在及将来发展的新的政策内容和政策形式——这才是制度变革以及社会变革的真正内涵。

二、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2004和谐社会成为中国政治生活领域里的关键词。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这其中社会政策的实现至为重要。那么,现阶段需要一个怎么样的社会政策呢?

1公共政策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直接手段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确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一个大的社会背景看,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社会阶层,在面对同一个政策的时候,利益取向、价值取向就可能是不一样的。因而,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就要考虑怎样让不同的利益群体参与到制定过程中,表达出他们的意愿和思想。所以说,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融合各个社会阶层关系的过程。

其次,和谐社会的提法,隐含着很多价值观的选择。而作为一个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是非常明确的,这也需要社会政策来实现,可以说,社会政策实际上在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对公平问题处理不好的话,或者说,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关注不够的话,很显然,这就不是一个公平、诚信和友爱的社会,也不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应该出现的现象。因此可以说,社会政策就是要把这些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具体化。

我们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和谐社会:对弱势群体充满关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们就要想办法,在现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通过公共财政手段,利用一部分社会财富为他们提供一些社会保障。因此,可以说社会政策其实就是实现和谐社会价值观的一种直接手段。

2和谐社会需要社会政策的规范

中国有句话,叫做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社会的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人生在世,无不需要制衡。有条不紊。有轨才会减少越轨。磁悬浮也不是悬在天上的,那里有能够让列车浮起来的轨道。天上的飞机,海里的船,都有航道。有了交通规则,故意闯红灯的人便会大幅度减少。大家都按规矩办事,社会就会井然有序。规范的内容很广泛,风俗、道德、法律、纪律、宗教都属于社会规范。作为一个社会自然也是如此,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规范了,除了法律上的硬性规范,当然还需要社会政策的规范,因为社会政策强调从不同的社会问题出发,具体地分析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出问题的根源或症结,然后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法律的不足。

3社会政策不能背离社会渠道

社会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良好平台和直接手段,但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中往往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有的公共政策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之间是否合拍?

在现实的公共政策中,有些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不利的,甚至是完全背离的。如:部分大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就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们抛开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不谈,就连一些中等的城市也有人为设置的户籍壁垒,这不但影响了人才的流动,更是对进城农民工的一种歧视。他们进入了这个城市但却不能享受和这个城市公民一样的权力和待遇,这显然是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不一致的。

 另外,我觉得在基础教育和公共医疗方面,步子还不够快,明显显示出政策的滞后和落后。例如,从现在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状况看,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在基础教育上完全不收费,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一种公平教育,但现在教育短板现象依然存在。

在制定社会政策时,许多问题本该更多地吸收各方面的意见。现在,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虽然也有听证制度,但走过场的情形依然较为严重,不能很好地令老百姓满意。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对谁的问题进行听证,就由谁去找专家,这种所谓的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监督缺位问题。立法者就是执法者的现象如今非常普遍,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是这样,许多政策的制定往往过多地掺杂了部门利益。比如出租车制度的问题,北京出租车牌照的限制,导致了出租车行业形成一个垄断行业。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构建了行政垄断,导致某些行政垄断部门或企业谋取了很高的垄断利润。

正是由于现行政策的因素,导致了出租车行业某些不公平的现象存在,也引发了出租车司机这个群体对现行管理政策的不满。出租车行业应该说是一个可以允许自由竞争的行业,但现在政府采用准入制的行政手段,实际上就是以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运作。而真正是公共产品的,政府有些方面却做得不够,也就是说需要好好去管理的,政府反而不到位。

4、在当前条件下,运用适当的社会政策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社会,是一个摆脱了世俗社会的社会。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仍然是一个世俗社会。中国人信仰的普遍缺失,精神境界的贫乏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说,绝对不是积极的。因此,中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在当前条件下来理解我们的和谐社会,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调整我们的社会政策呢?

1、政府职能定位。在现代社会,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公共权利来源于人民权利的出让,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作为一个管理社会的公共机构,其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服务民众。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当中政府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体系的构建,社会的发展都要依赖于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和谐的社会是一个政府有限,社会强大的社会。然而,现状确是政府权威,社会衰弱。

政府职能的定位从过程上应始终坚持服务民众,推荐社会进步为根本的出发点,政府必须是一个有责任感,得到民众普遍认同的政府;从效果上看应该构建这样的一个社会,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享受机会平等,每个人都能从社会的发展获利。

2、民间社会充分发展,社会组织化水平普遍提高。在现代社会,民间社会的发展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民间社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为社会组织水平的普遍提高。可以说,多元化的社会将促进社会组织化水平的提高。而社会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将大大的促进社会利益调整的效率,增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

因此,此时的民间社会应自发的组织起来,强化自我的发展和管理,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不断推进自身的建设,加强对政府监督和合作,共同推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政策www.cnfol.com20050305 09:39 中国经营报粱美娜

《社会政策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20050111 16:05 人民网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原创]构建和谐城市——从结构性.. 下一篇由社区事务看社区功能和居委会角..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