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为例
2014-12-13 21:39:2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9次 评论:0

一、如何理解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社会学思想一贯的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和谐社会既是一种历史的命题,也是一种文化的范畴。从社会本体论看,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从社会学的方法论看,是一种总体化的方法论、认识论体系,其思维特征具有:整体性、主体性、具体性和过程性;从社会历史过程看,是一个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和谐是绝对的、普遍的,和谐是相对的,有程度差异的;从社会学的结构功能论看:是指社会各要素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结构上均衡发展,特别强调社会发展和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之间的均衡,构建和谐社会重在利用国家、政府、政治制度、法律、道德、舆论、民间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和宗教等社会控制手段,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社会控制的结果是形成人工秩序;从社会价值论看,以自由、平等、民主、正义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也是衡量标准。

当代国际社会关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于社会学理论中的“合理的社会”、“健全的社会”等观念,其核心是人本论。现代人本论的核心内涵是: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关于以人为本的提法很早,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历史上,每一次重提“人本”思想或发起相关的讨论,都意味着人类对自身组织命运的忧虑和反思,每一次都会推进社会向更科学的人本社会迈进。就世界范围来看,当代重提“人本”思想,从社会学理论看,是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单面社会”和“单面人”,从政治领域看,当代的“以人为本”是国际人发大会提出来的理念,和谐社会也是国际人发大会的理念,其内涵主要是针对“惟经济论”、“惟技术论”、“惟政治论”、“惟发展论”等导致的人的异化和个性的丧失,以及人对自然以经济、技术、安全为目标的过渡剥夺等现象而提出来的。

在我国,自从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以来,学术界提出了种种观点,来阐释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必要性。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结构中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最大风险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政治风险源腐败,导致政治上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权力认同度降低,导致核心的价值理念受影响,易产生政治和精神的危机。二是经济风险源失业,导致普通劳动者、弱势群体层面的社会成员利益受损,易产生经济、社会、政治的危机。三是社会风险源贫富两极分化,导致一些社会成员产生相对剥夺感,易产生心理和社会的危机。还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将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或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或群体的利益。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差距过大,城乡差距,地区间差距,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更高层次的标准相对照而言,和谐状态不够理想;从微观层面看,人与社会不和谐,主要表现在,社会整体在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但个人的异化感也不断增强,社会成员的生存压力普遍增大,一些社会成员的社会比较失落感较强,个人价值失去坐标;人际之间缺乏诚信;作为生活基本单位的社区和单位等初级群体成员之间缺乏互相信任和形成群体所必须的凝聚力。具体地讲,较为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缺乏诚信,人与人之间互为手段而不是互为目的,初级群体(社会)没有凝聚力,个人缺乏社会归属感。二是阶层分化处于超结构状态,人们缺乏公平感、公正感。三是地区间、行业间分化出现超结构,相互之间构成互相限制的关系,而不是互生的关系。四是人性的异化,单面人、消费人,丧失了主体地位,产生了无家的感觉。五是社会的拥挤和压力感:资源紧张、就业岗位紧张、机会紧张,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口大国的感觉,人的价值失落;六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关于构建什么样的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讲得很清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是政治层面的要求;公平正义,是从社会运行机制和价值标准层面提的要求;诚信友爱,是从公民道德和人际关系层面提出的要求;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从社会环境层面提的要求。可见,这种和谐社会的标准是全面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高度概括和总目标,具有综合性、人本性等高水平、社会主义性质等特征,是从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理想的目标要求来衡量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后提出的,是符合当前中国社会实际的社会发展目标和理想。

二、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任何社会在面对种种不和谐时,所能选择的手段主要有:一是革命,一是社会调控,无论是革命还是社会调控,都有许多种形式。就社会调控来说,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政治、法律、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二是进行文化建设或价值观的重建,即通过实现社会成员的再社会化而达到社会和谐的过程。我国目前面临的社会不和谐,主要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衡量,与我们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要求相对照而产生的。面对这种不和谐,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价值观的建立和社会运行机制的调整。

建立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或符合和谐社会原则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几个层次上:从国家的层次上讲,政治民主即各种利益群体广泛参与,国家管理法制化即依法管理社会,社会流动公正化,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宏观机制和政治目标,也是国家政治价值观的核心,即建立人人具有社会正义感、公平感的社会运行机制,政府是行为和责任主体;从群体的层面看,各种群体、组织一方面应当正确定位自身的目标和群体意识,另一方面处理好与其他群体或组织的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中观层次的要求,即以群体成员的利益和国家的政治目标、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调节为目标,要有大局观念和大社会的概念;从个人的层面看,一是要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健康的人生目标或终极价值观;二是在人际互动中或处理人际事务时,不以他人为手段,而以他人为目标,即人与人之间互为目标而不是互为手段;三是培养个性,注重情操和道德的修养,并使其成为个人的信仰;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要是指人既要有效利用自然,同时也要进一步改造自然,让自然界的变化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方向发展,而不只是保护自然。这其实是一种新的“天人合一”观念,即:自然状态与人们全面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自然资源和环境是有限的,许多是不可再生的,或者即使可以再生,也是有时间规定的,自然界是处于生态平衡的,某一方面索取得更多,另一方面失去的也就会更多。因此,对于自然也应当有一种因势利用和促进的理念。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需要计生协组织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1.社会层面

首先,计生协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一支十分重要的政治力量。一度,由于我国特殊的人口问题,导致政府采取了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这种人口政策与当时中国社会普遍盛行的生育文化以及在这种生育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育意愿之间有着较大的距离,使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社会政策中执行难度最大的一项政策,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计划生育一直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把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变成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生育行为,把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变为人们的内在要求?是破解中国农村计划生育难题的关键所在,从今天看,也是计划生育能否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原则的关键所在,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农村计划生育的难点就突破了。一项社会政策运行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必要的公众资源基础?公众资源既是社会政策运行的社会资本,也是其风险源。但最终决定公众基础之作用是社会资本还是风险源的关键,在于一项社会政策如何构建其公众资源。中国计生协组织和网络的发展,正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构建其公众基础的明智的选择。协会组织的身份和特点,使其能够站在育龄群众的角度,同时,也从大局出发,代表广大育龄群众与政府积极协商解决计划生育给群众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帮助政府了解和理解群众,也帮助群众理解政府出台这项政策的必然性,让群众从中看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接受和认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既是计划生育从行政强制到知情选择、从单纯的控制人口数量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条件,也是转变政府在计划生育方面的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生协所拥有的公众资源,首先是当前中国社会一支极其重要的政治力量。

其次,计生协组织是一种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机制。在市场和政府之间架起与育龄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是形成一种有效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计生协是中国最大的群众组织,代表最多数群众的利益,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上下功夫,是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协会应当成为育龄群众参政议政、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渠道;二是在形成稳固的科学决策机制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科学决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机制,是提高政府效率的机制。决策者不能了解基层社会的真实情况,社会政策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不足,就会出现政策失误。科学决策的目的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社会风险,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让政策能够代表各个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不代表,失利者或利益受损者就会成为社会政策的反对者,就会增加社会政策和社会投资的抵制力量,增加社会风险,政府就要“交学费”,就会给国家财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育龄群众即计划生育协会所代表的利益群众,是一个人数极为广大的群体,这个群体不仅在中国的人口战略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发展计划、投资项目,都与这一群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计划生育协会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所有重要的决策中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个群体的利益表达充分了,中国社会的阶层和谐就解决了。所以,协会应当更好地承担起这种政治使命,在各级政府的决策,包括立法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育龄群众的利益。这是协会组织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在这一层面,群众组织是社会调控的有效手段,也理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在建立计划生育新的工作机制中,群众组织及其网络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持系统。

2.群体层面

群众组织是建立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的调节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是实践执政为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力量。在这个层面,计生协主要是解决群体内部的和谐问题:一是在组织及群体内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充分调动协会的基层组织网络的社会工作功能,在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诚信友爱,守望相助的民风;三是为政府分解难题,特别是在实现国家人口战略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培育新型的生育文化等方面,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四是体察民情,解决好育龄群众自己的事情;五是培育健康的群体意识,增强群体凝聚力。在这一方面,计生协基层组织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应当进行总结和推广。

3.个体层面

群众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应当以主体性或以人为本,以满足会员及广大育龄群众多方面的需要为工作目标,如满足成员个体“增权”、“维权”和社会归属的需要、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等;不能只限于传统的社会功能,应当把人口、资源、环境的概念引入工作思路,把人口概念纳入服务体系。因为,计划生育行政机构已经更名,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关注国家的人口战略已经被提到更为重要的地位,成为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首要目标。协会工作也必须顺应这种职能调整,承担更广泛的社会功能。在这个层面,计生协主要是以社区社会工作为手段,为成员个人提供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条件。

综合起来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行动中,协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是充分利用协会的组织网络和群众基础或公众资源,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活动;二是办好自己会员的事,在会员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其基础在人际之间、家庭内部、邻里之间,既体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婚育新风,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其实质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中的行为规则,这种行为规则,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公民道德建设,都是核心内容,作为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被重新提出来,说明这种行为规则的重要性,也可以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如何将其内化为每一个公民的内在价值观,并且自觉地用于约束自己的行为?则是需要解决的难题。计生协组织正可利用来自群众,扎根群众的社会资源优势,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和倡导这种伦理价值观;三是代表育龄群众的利益,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为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建言献策;四是利用组织网络,为育龄群众提供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如政策咨询、技术知识宣传、生殖健康教育、优生优育等;五是代表育龄群众,积极参与人口发展战略和计划生育政策研究,因为,协会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象自己的组织,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基层协会最了解,什么样的政策和服务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代表群众利益,能够充分发挥解决人口问题的作用,协会最了解。

 从协会组织当前的发展现状看,要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承担上述五个方面的社会职能,还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组织和网络的建设。

   1.通过协会的组织网络及其社会工作,形成坚实的公共基础

   从内部讲,主要是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体意识,增强育龄群众之间的凝聚力。从外部联系看,主要是增强协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使计生协组织及其网络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2.通过发展基层支持组织,构建协会的技术基础

一方面广泛动员志愿者积极参与,为协会充分发挥社会协调功能献计献策,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稳定的基层支持组织,即协会自己的专家队伍,进行协会工作技术和发展策略研究,建构协会自己的专门社会工作技术或专业知识。基层支持组织发挥作用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国家和省一级应建立培育协会基层支持组织的长效机制。

   3.通过理论研究和对实践的总结,发展专门的社会手段

计生协组织成立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培育、发展、壮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协会组织探索和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为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社会工作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不仅是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群众工作的宝贵财富,也是发展群众组织理论和实践的宝贵财富,需要通过科学地研究和总结,形成高度概括的理论和专门的社会工作技术体系,用以指导和提高新的社会环境中的协会工作。

   4.建立稳定的基层协会工作者培训制度。培训一支热心协会工作,会做群众工作、善于服务的计生协队伍,是做好新时期协会工作的重要保障。

   5.协会应当发展自己的财经手段。

用社会工作和活动吸引会员,用会员进行广泛的社会融资。群众组织的财经收入可以来源于会员的会费、利用组织资源和会员个人资源吸收的社会捐赠、利用有偿服务得到的报酬、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等。所有这些融资渠道,都离不开协会所实际发挥的个人、群体和社会作用,都必须通过协会组织网络卓有成效的工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通过政策和财政手段支持或购买私人或民间组织的服务将会越来越普遍。协会应当及时把握这种趋势,主动适应政府职能改革的这种需要,积极地为政府分忧解难。

6.转变观念。协会成立的初衷是协助政府搞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工作,但是,在协会从成立到发展的这25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转型已经相当深入,乃至社会运行的机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市场功能越来越大,政府的职能已开始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一些公共领域的事情,政府直接管理,必然会加大政府的运作成本,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而由民间组织利用社会资源来办理,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培育和利用好民间组织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阶段广泛受到重视的策略之一。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发展相对滞后形成显明的对比,并且构成当前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方面,因此,采取多种渠道或方式引导人们追求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的生活方式,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计生协组织应当充分利用组织网络,在实现这项任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城市家庭生活的变迁与连续性 下一篇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组织 促进低保对..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