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转换角色 融入城市——试论农民工社会转型的若干途径
2014-12-13 21:34:18 来源: 作者: 【 】 浏览:16次 评论:0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无法避免但也不可缺少的角色。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农民工如何转换角色融入城市,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需要个人、社会、国家三方面共同做出努力。

    一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两个概念:即社会转型与农民工。

    所谓社会转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转型指社会形态的转变,这是社会转型质的规定性;狭义的社会转型指社会生活的局部发生了较大甚至剧烈的变化,是社会转型量的规定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转型时期,就是传统的被打破,而新的没有确立这一时期,一个国家的转型时期意味的是传统的社会秩序、经济模式或政治体制等出现裂痕、瓦解、重构,而新的社会秩序、经济模式或政治体制还没有完全确立,这之间的一段时期为转型时期。转型时期中的社会、政治、经济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即使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发生变革,都会影响其他方面,所以,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出现的问题是复杂的,造成的影响也是复杂的。当前我国的社会“在社会的生产和生产力层次上,表现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社会经济关系、经济形态、经济体制层次上表现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上层建筑层次上,表现为由高度集权的传统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变;在思想文化层次上表现为传统精神文化向现代精神文化转变,即人的素质的提高。”

    何谓农民工?对此还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概念,一般大家认同的有如下几点:第一,他们来自农村,属于农业户口;第二,他们的社会身份虽然是农民,但是他们从事的职业是非农业生产活动;第三,他们的非农劳动不限于工业领域,还包括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活动;第四,他们还包括进城从事个体工商活动的农业人口。

那么,农民工的数量如何呢?2000年我们在全国所做的抽样调查表明,农村就业人员中有41.88%的人从事非农生产活动,而1999年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为7.0586亿,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2.1014亿,乡村就业人员为4.9572亿,全国农业就业人员占50.1%,也就是说,有3.536亿多人从事农业活动,那么,农村就业人员中就有1.435亿从事非农活动,而在城镇就业人员中,城镇职工只占1.11773亿,那么还有近一亿的人不属于城镇职工,他们中很大部分属于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至少有8000多万。由此可以推算出,我国有2.2亿左右农民工,占当时总人口的17.47%,占全国就业人员的31.17%,占农村劳动力的38.21%。在2.2亿左右的农民工中,进城务工经商的只占36%左右,大部分还是在农村从事非农活动。由此可见,农民工在我国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对我国社会阶层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而本人主要探讨的农民工角色的转变即农民工的社会转型问题。

    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一方面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在给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定位。

    二

    通过辛勤的劳作,农民逐渐获得了在城市社区的职业身份,即“农民工”。但是,由于户籍制的存在,农民工的生活、工作地域的转换,职业身份的获得,却并未在城市中同时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从而无法享受与城市工人一样的生活待遇。

    尽管农民工仍处于城市的边缘地位,但是可以通过农民工个人、社会、国家三方面的努力实现农民工角色的转变,从而真正融入城市。

    从农民工个人来讲,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做一个合格的城市公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民工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总体上看,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高于其他农村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95.9%的农村流动人口认识字,他们接受十年制教育的情况如下:未上过学的只占4.14%,高中以上水平占12.42%,接受过初中教育的比例最大,占52.07%,上过小学的占30.77%,而农村总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则偏低些,最多的是小学,占45.75%,文盲率高达10%以上。而且,在城市中的农民工也十分重视下一代的教育,由于受城市的影响,他们总是尽自己的最大能力让小孩受最好的教育。教育的重要性,农民工阶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的边缘化状态,他们的利益很容易受到侵犯和损害,使他们无法与城市达成共识。同时,由于城市中失业、下岗者日益增多,外来劳动力与他们存在事实上的就业竞争关系,由此造成许多潜在矛盾,隐含很多社会问题。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城市可以漠视农民工的利益。应该看到,农民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担当了一个积极的角色,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来讲,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对社会保障进行全面改革,如扩大适用范围,改善财政状况,强化立法措施,理顺管理体制等,使农民工的日常生活真正得到保障,使他们在城市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小到用人单位,要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多创造给他们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农民工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身份的限制,也就是户籍制。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而且很快取得了成效,使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城市改革提供了经验和物质基础。但是,中国要继续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至今有8.5亿人仍是农民身份,占总人口的72.4%,他们中的大部分要转为工人和职员,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要克服重重障碍。5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市民居住在城市,农民住在乡村,实行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分隔管理,严格限制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在1978年以前还限制农民从事非农业劳动,曾提出过“人心向农,劳力归田”的口号,到1978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只占28.4%,但当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2.1%,城市化率只有17.9%。1978年后改革开放,这些年工业化发展很快,特别是农村办了以乡村工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到1992年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48%,农业产值只占23.8%。但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的限制,直到1992年11.71亿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72.4%,城市化率只有27.6%。

    本人认为,要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就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消除身份制的影响,把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纳入到国家整体的社会流动中,使农村人口的职业转移与居住变迁、社会地位变迁同步进行。

    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需要经历职业变迁、定居点的改变、接受一定的教育,才能实现从职业流动到社会流动的转变。如果没有城市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是不可能的。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 下一篇环卫“变法”:社区环卫运作机制..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