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全国政协农工组“关于加强中国社区建设的15条建议”
2014-12-12 12:06:22 来源: 作者: 【 】 浏览:34次 评论: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区建设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20017月召开的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民政部长一再强调:城市社区建设就是要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城市基层的管理工作,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特别是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的精神,农工民主党中央妇委会利用一年的时间,联合我党京津沪渝四市,在北京4个城区、上海3个城区、天津3个城区和重庆3个城区,进行了关于“社区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调研,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妇女儿童、下岗人员、特困户、残疾人和精神病人等,报告与建议如下:

一、 社区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基本情况

管理城市、组织社会生活是城市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民的阶层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所居住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社区的关爱与照顾。因此,应该确立进一步把城市工作的重点放到社区建设上的目标。

目前从4个直辖市的社区调研可以看出,各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市把对弱势群体的服务集中在区一级或街道一级,有的市是下放到居委会一级,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1、把加强社区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市出台有关社区建设的市委文件,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各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把为弱势群体服务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每年为人民群众办的实事之一,并认真组织落实。

2、努力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各市委、各市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名负其责、互相支持和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能共同做好工作,特别是各市妇联、残联以及老龄委等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各市范围内营造一个持续良好的社区建设氛围,充分利用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节目,大力宣传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典型做法和经验,使社区建设的新理念及社区建设的思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制定推进社区建设的实施办法。各市都制定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义、组织系统、活动内容、工作目标、基本原则、资金来源、实施措施等重大问题做出明确的阐述和规定,以利于社区建设有章可循。

二、 社区为弱势群体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们发现在4个直辖市的社区调查中,为弱势群体服务仍存在着问题,关键原因在组织体制上。

1、政府各职能部门不能面向社区,工作重心没有下移,没有形成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责权利配套,所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工作不到位。要改变权力在上,责任在下的不合理状况,建立起新型的管理体制,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现代化管理和社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社区组织体系不健全,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一是进一步强化社区建设办公室在社区建设中的指导、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二是健全街道、居委会社区建设的组织机构,落实相应的办事机构。三是建立新的考评机制,社区成员评议居委会,居委会评议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四是要尽快建立新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要赋予社区居委会决策权,财务自主权、管理权、监督权、协调权,调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各社区居委会要建立社区协商议事会,吸收政协委员会等各界人士作为成员,充分发挥其智囊和民主监督作用。五是要进一步落实、制定社区的基层建设、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制定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措施。

由于以上的体制原因,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工作不能到位,反映在:第一,社区养老机构跟不上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不能在社区得到完全的解决,社区的老年康复中心基本上没有。第二,为妇女儿童服务的设施,有的社区没有,有的社区建立了但是处在低水平上。第三,下岗、失业和特困户在社区只能为他们解决一半“低保”问题,如重庆市截止20018月实际享受城市居民最底生活保障的人数,占全市应享受城市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对象的一半以上,企业职工在低保线以下的是854万人,只有24万人享受低保,占29%。第四,残疾人在社区没有自己的综合活动中心,社区基本上没有建立无障碍设施。第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滞后,还没有形成小病在社区看的局面。第六,精神病患者基本上在社区没有建立档案。绝大多数的社区没有建立起面向群众的,由专家负责的心理咨询中心。

三、 社区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具体建议

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最首要的任务是要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关系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服务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关怀,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为此,我们建议:

1、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一是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来源要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建议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在每年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发展社区经济,解决一部分资金困难。三是鼓励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向社区建设投资。四是动员社区广大居民群众集资兴办社区的公益事业。五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国内外资金建设社区。使社区成为公益性、福利性和互助性的服务机构。

2、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尽快改变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统一规范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活动场所等必备的设施标准。二是增设社区内服务网点,要保证每千户有两个便民服务网点(小型超市、24小时商店)。三是建立现代化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并使之与全市各街社区服务中心联网,同时“148、“110、“120等服务热线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及信息资源优势,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四是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新社区的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社区建设的空间、场所以及相应的设施,并以此作为方案审查通过的必要条件,在工程验收时一并检查。

 3、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满足群众需求。一是要紧紧围绕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目标,在各街道、居委会普遍建设社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等,使居民群众的文化、卫生、娱乐、体育、健身等项需求,能够在社区内基本得到满足。二是搞好社区物业管理。推行物业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新建小区要按照建设部要求,一律实行规范、标准的物业管理,要采取措施保证新建小区物业管理启动经费到位,同时加强对专款专用的审计。老区可推行“准物业管理”,逐步完善小区内代以共公益配套设施,为物业管理规范化动作奠定基础。物业管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按照市场机制运作,与社区居委会密切配合,并接受社区协商议事会的监督。三是要促进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发展。通过市场手段,优化配置资源,使社区与从事社区服务业单位成为紧密联系、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由此提高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4、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街道和居委会党组织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思想导向作、重要决策作用、组织保证作用和行政表率作用。要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党小组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可建立各种组织载体,如社区党员活动指导委员会、社区业余党校等,可根据社区具体情况,开展诸如“为困难户送温暖”、“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等活动,寓思想政治工作于各项活动之中。

 5、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要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社区居委会干部,使一批思想品德好,善于联系群众,热爱社区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的同志参加社区管理工作。同时,要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努力形成一支由专职干部、志愿人员、居民群众共同组成的社区工作队伍。要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素质。要保持社区干部队伍相对稳定,建设适当提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

6、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契机,尽快实现卫生服务事业的改革。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滞后的,总体医疗水平与城市人民的要求相差较远,所以要做到:一是实行医疗保险,改变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的弊端,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二是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人员配置,补充医疗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尚未建立卫生服务站的社区,通过一、二级医院转型转轨的办法有序地开展工作。三是迅速培养一支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选拔一些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经过2-3年集中培训,使他们成为集预防、康复、治疗、心理,及人文科学知识于一身的“全科医生”,并以咨询者、教育者、协调者的身份成为大社区民众的“健康保护人”。四是开发“银发”资源,把有专长的离退休医务人员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来,这些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有多学科的常识,有患者群,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与年轻的社区卫生人员结合,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7、残疾人中特殊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残疾人的问题应在社区得到解决。一是积极筹划建立区一级残疾人专门的综合活动中心。二是在社区逐步建立无障碍设施,特别是公共厕所的无障碍设施。三是区、街社区服务中心都要有残疾人活动的设施、牌子、内容,居(家)委会要成立残疾人活动室。四是在残疾人的参与程度上有所提高。建立健全残疾人专门协会,并发挥其作用,有意识地让残疾人承担部分社区残疾人工作。

 8、社区以老年人为首要服务对象。一是在社区不断扩大和增加对老人的免费服务范围和项目,为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二是医疗康复是为老年人重点服务的项目。要加强康复组织网络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康复工作队伍。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社区康复中心与地区专家技术指导组相结合、与社区医疗机构相结合,与社区单位相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的康复工作原则,使老年人在社区能够得到照顾和关怀。

9、社区以妇女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一是建立社区公益性活动组织,街道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社区妇女儿童咨询室,为他们提供法律、就业、心理等多角度的帮助。二是建立小型的多功能的活动室,为他们培训家政学和儿童学,组织妇女参加各种关于家庭保健和营养的教导活动,因为中国的家庭主妇阶层即将形成,要把他们吸引到社区工作之中,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宿感。

10、社区要关怀下岗和失业的特困人群。不能只是民政发放低保补助,要发动社区的居民相互帮助的。目前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没有建立起认同感,使扶贫工作看起来只是政府的事,所以必须摆脱以往的行政命令管理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服务促管理,促进居民和社会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特困群体的问题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11、强加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街道不仅有服务站和健身乐园,必须建立建成小型图书馆。居民的文娱活动不仅有合唱团、秧歌队、书画班、太极拳表演队、扇舞表演队、交际舞培训班等,还要有图书资料和录象资料,否则社区建设就缺少了精神食粮。

12、拓宽社区建设的工作渠道,挖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在许多的社区里有国家机关、有企业和有学校等,如何进行资源共享?机关的礼堂、学校的图书馆和运动场、企业的医院等公共设施,如何对社区居民开放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实践。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有些制度和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13、社区建设需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参与。计生委在基层有着广泛的网络和实体,要改变其只管人口和生殖健康的内容,更多地参与弱势群体的健康指导和婚姻家庭生活的各种咨询工作,为社区建设提供资源优势。

14、重视社区弱势群体的精神生活。弱势群体中有不少人有各种宗教信仰,目前他们的信仰活动并没有在自己的社区进行,我们要研究宗教建设为社区服务的问题,如果居民的宗教活动能够在社区进行,社区一定有凝聚感,还可以抑制邪教的发展,现在有信仰的人不断增多,我们要重视这一问题。

15、加强社区理论研究,改革重实践轻理论的急噪冒进做法,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做法。目前社会学的社区理论与实践中的社区理论不一致,我们必须进行研究。社区研究是社会研究的具体化,社区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防止目前全国重经济学理论轻社会学理论的倾向,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完全是经济因素,也有很多“非经济因素”,重视社区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社区建设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人民政权的基层建设,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创造安定、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民满意的生活环境的大事。我们在四个直辖市的调查中发现,是中央领导考察的社区都比较好,但是我们要防止形式主义。我们必须注意:要改变一些部门对社区建设工作不重视、不主动的局面;要防止在社区建设中的千篇一律,也要防止为创新带来的资源浪费。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社会稳定、秩序良好、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经济繁荣、关系和谐的社区会实现的。

20023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丽江花园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 下一篇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