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利用“危机”之机,探索农民工输出之路——关于“非典时期”驻马店农村劳务输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14-12-12 10:44:42 来源: 作者: 【 】 浏览:39次 评论:0

  驻马店市是豫南地区劳务输出大市,百万劳务大军常年在外地务工,对劳务输出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驻马店人民正和全国人民一道迈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征程,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劳务输出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全国用工集中的重点地区出现劳工紧缺,输出地区输出受阻。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劳动力有序输出,努力减少“非典”造成的损失;如何以此为契机,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高效、稳定输出和产业化经营,形成产业化输出基地,更好地支持输入地区的经济建设,带动输出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劳务输出是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积极、最活跃的投入要素。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方面,农村的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城市工业化存在巨大的需求。因此,农民工输出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特有的重要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首先,扩大了就业和需求,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次,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和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再次,促进产业、城乡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民工输出对输出地的发展和输入地繁荣,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驻马店全市拥有农村劳动力资源596万人。据市农调队综合测算,全市农村劳动力需求量在176万人左右,仅占乡村从业人员的37%。而通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驻马店基本形成“百万劳务大军走四方”的输出格局。据调查,2002年全市共输出农村富裕劳动力144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总量的30%。

    劳动力转移促进了驻马店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1、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77元,比上年增长3.11%,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1.3%。据此测算,2002年全市农民仅外出务工一项每年带回资金24亿元以上,占农民纯收入的23%,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务工收入的大量流入,积极拉动全市的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进一步扩大就业。 3、积累巨大的人力资本,促进了创业。外出务工使我市农民开阔了视野,经受了磨练,提高了素质,解放了思想,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其中部分人员回到家乡创办企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领路人,据统计,并形成初具规模的工贸小区近百个。4、加速农村城镇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截止2002年底,全市已发展县城以下小城镇57个。5、农民工收入的增加也客观上扩大了地方公共积累,农民工接受并传播了发达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我市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劳务输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农民工输出已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但农民工输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却一直未能根本解决。非典疫情爆发后,农民工出现“大逃亡”式的返乡潮。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4-15日-5月26日,我市从疫区返乡人员达387727人,占我市外出务工人数的32%,预计月底将达到37%。从对回流人员的意向调查看,有25%的调查者表示不再出去务工。这次返乡潮源自于也集中暴露了“劳务输出”的突出问题。

    1、农民工以自发输出为主,盲目性和无序性比较大。以驻马店市为例,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和转移,各类中介机构的有偿介绍,加上政府部门的组织,比重依然较小,不足全部转移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民工外出仍然是靠血缘、地缘、人缘关系,结伴而行。如上蔡县前王村就是通过自发的“襟带”关系,使全村有一半以上劳动力常年在广州打工,并在广州西郊形成了“前王村一条街”。

    2、农民工以短暂输出为主,缺乏可持续性和确定性。近年虽然常年外出的青壮劳动力有所增加,但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农闲务工外,农忙季节还须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务工”、“务农”两不误的兼业性,并且这种兼业性劳务输出较为普遍,占全市劳务输出民工的70%以上。

    3、农民工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低。一是表现在知识技能不高,60%以上民工没有经过劳务技能培训,且大部分只具有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二是表现在道德素质教育匮乏,公共卫生意识,社会公德观念,诚实守信和遵法守纪意识,尊重科学,无私奉献,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等需要加强,这些在非典时期表现的较为突出。

    4、农民工输出以企业管理为主,社会监督和管理薄弱。一方面,农民工常常遭受企业克扣工资、遭受“工头”殴打、敲诈,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少数道德素质不高农民工偷、拿、抢的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输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近年来的许多城市里的主要劳资纠纷都发展在农民工身上;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恶化,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是重要原因。

    5、农民工输出以自我保障为主,社会保障和服务缺乏。农民工随为输出地的发展包括财政收入和公共积累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大多数农民工因为是外地人,享受不到理应得到的失业、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和贫困的社会救济,也无法获得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子女就学、就医、成车、购房等公共服务。非典时期,一些城市里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缺乏,是引起农民工恐慌、返乡和不打算再打工的重要原因。

    6、农民工就业以苦险行业为主,就业和待遇受到歧视。据调查,2002年驻马店市外出务工者多集中在二三产业,其中以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力为最多,占劳动力输出总量的26.9%;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占20.2%,居第二位;从事批零贸易和服务行业的分别居第三、第四位,分别占10.6%和10.2%。与当地人相比,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当地人不断从事的苦、险、脏、差行业工作,而且还存在明显的同工不同酬现象。

    三、做好当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几点思考

    1、农民工输出是个新兴产业,要实施产业化经营

    所谓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用工业化和集团化方式组织农民工输出。即把劳动力等要素组织起来,走“信息---培训---输出---基地---管理---信誉---效益”之路,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彻底改变分散、自发的小农经营方式。在现阶段,农民工输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而且规模大、环节多,涉及国民经济的生产、服务和消费的许多部门,可以说是个新兴的产业部门。但是,这个产业的初始主体是分散化的农民。分散的、自发的小生产式的农民工输出成本高、风险大。调查发现:“非典”时期,在返乡的农民工中,绝大部分是那些无组织输出的农民工。

    2、农民工输出是社会人流动,要实施社会化管理

    社会化管理是指农民工的流动要由专门机构或街道社区进行登记管理,其各项公共和私人服务由社会相关部门提供,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仅保持劳资关系。农民工需要社会管理和服务。一方面,用工企业关注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不可能为农民工提供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农民工的管理、保障和服务理应由政府指定的专门机构提供。而且社会专门机构提供的服务更专业,更有效率。“非典”期间,正是没有形成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网络,个别在用工单位不能或不愿履行服务、保障和管理情况下,导致一些农民工成了即无家又无业的“游民”,不仅财产和身心安全受到损失或威胁,增加防治成本。

    3、农民工输出具有规模效应,要进行基地化发展。

    农民工使用无论对输出和输入都是有风险和成本的,稳定、安全、集中和大规模的农民工输出,不仅可以降低输出者,而且可以降低输入者的风险和成本的,而建设农民工的输出基地和输入的两大基地,通过点对点的密切联系,稳定、安全、集中和大规模的农民工输出,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和成本,进一步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效率。目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富余为输出基地提供了人力保障。而城市经济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大规模用工需求,为农民工输入基地建立创造条件。

    4、农民工是基本生产要素,要完善市场化运作

    农民工输出市场化,主要指农民工输出应实现的公平交易、公平竞争,自由流动、自由择业,有偿服务、社会保障。农民工输出的市场化是保障农民工得到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提高效率,保证公平的基础。而现行户籍制度障碍,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和各类限制和歧视民工流动的政策规定,使农民工的交易不平等、竞争不公平、流动受限制,正当权益无保障,长期影响着农民工输出劳务的规模、彻底性和稳定性;而“非典”疫情更使农民工的经济利益、社会尊严受到严重的损失和公开的伤害。

    四、当前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非典”疫情对农民工输出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农民工输出问题的解决提供压力、条件和机会。应主动利用防止非典的有利时机,积极稳妥地进行制度创新、战略调整和措施完善,促使农民工输出走规范化组织、产业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基地化建设、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在较好保护农民工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确保务工的社会公共安全,实现防控“非典”和务工经济的双胜利。

    1、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非典”造成的心理影响。立即制定对返乡民工的非歧视性政策。隔离观察中应严格杜绝规定项目以外的检查和收取保证金、抵押金等乱收费项目,观察期过后,应立即解除隔离,准予参加“三夏”生产,恢复其正常生活。利用农村基层组织,抓住时机,加强对返乡民工的防非知识教育,增强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三夏”过后重新外出务工的信心。

    2、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利用这次难得的劳动力真实情况登记机遇,收集整理本地外出劳动力情况材料,分析整理外出农民工的务工意向集中地、年龄和性别结构、技能特长、工种分布等信息,增强务工指导的针对性。对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用工信息及时进行收集整理,随时掌握就业岗位、用工类型、薪资待遇等情况,与本地劳动力信息进行比对,定期向社会发布,引导组织针对性的定向输出,减少盲目流动。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消除劳务输出的制度障碍。及时推出工商、税收、社保、信贷、户籍管理等方面改革的利好消息,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会服务业;支持农民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养殖和高效无公害精品农业。利用此次“非典”防控过程中全社会社区管理意识普遍提高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4、加大政府部门的组织和管理力度,实现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和规范化。首先,各级政府及劳动部门要成立劳务输出管理组织,针对“非典”时期劳务输出的现实要求,采取非常举措,满足防控疫情的需要。其次,在农民工中建立管理组织,推行联保联防制度,评选优秀农民工,给予表彰奖励并对其在社会保障、户籍转移管理转移、农村事务管理、子女入学入伍就业等方面给予照顾,对有败坏信誉行为者则要在经济、声誉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给予惩罚。再次,加大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务工积极性和经济利益。

    5、强化政府组织的服务意识,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优质服务。对外出民工需要的务工证,计划生育证明,婚姻证明,健康证明等及早摸底,提前办理,疏通流动渠道;加大对劳动服务中介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促其在政府的管理下依法组织劳工输送,杜绝坑蒙拐骗行为;利用政府的诚信度,提供免费服务;监督和促进中介组织维护务工者的利益;利用劳务输入地区的农民工服务组织,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都市农民工的权益侵害与保护 下一篇张红宇:农民工的权益维护---对四..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