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农民工生存状态堪忧——重庆市区进城务工农民调查报告
2014-12-12 10:44:36 来源: 作者: 【 】 浏览:37次 评论:0

 农民进城务工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与生活问题,还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重庆市农调队组织了进城务工农民的调查,于8月14日在渝中区、江北区和沙坪坝区采取街头拦截访问的方式调查了120名农民工。调查结果显示:进城务工农民生存状态堪忧,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农民工的社会特征

    1、男多女少。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男性占72%、女性占28%;男性是女性的2.6倍。

    2、低龄化。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18-25岁的农民工占14%,26-30岁的农民工占23%,31-35岁的农民工占29%,36岁以上的农民工占34%。

    3、文化程度低。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不识字的农民工占6%,小学文化的农民工占37%,初中文化的农民工占49%,高中文化以上的农民工占8%。

    4、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18%,未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82%。

    5、主要来自于本市农村。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来自于本市农村的农民工占76%,来自于市外农村的农民工占24%。

    二、农民工就业困难大

    农民工就业的要求较低。收入高、工作条件好是人们就业的共同期望。但是,农民工出于对就业环境和自身能力的认识,就业的要求较低。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期望“工作报酬高”的农民工占39%,期望“工作报酬一般”的农民工占61%。在期望“工作报酬高”的47名农民工中,36%的农民工同时期望“工作条件好”,38%的农民工同时期望“工作条件一般”,26%的农民工为了高收入愿意接受“工作条件差”。在期望“工作报酬一般”的73名农民工中,23%的农民工同时期望“工作条件好”,77%的农民工同时期望“工作条件一般”。

    即使农民工就业的要求较低,但仍然感到就业难。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有76%的认为“在重庆找工作不容易”,有24%的认为“在重庆找工作容易”。同时,有23%的农民工反映,因为收入低,只能维持自己及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希望重新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但工作不好找。

    农民工就业难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较低;二是市场需求不足,就业或自营劳动的竞争大,就业信息不灵;三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录用条件不合理。在认为“找工作不容易”的91名农民工中,多项选择找工作难的原因时,有71%的农民工认为是“自己文化低”,有47%的农民工认为是“自己缺乏劳动技能”;有48%的农民工认为“就业竞争大”,有21%的农民工认为“自营劳动竞争大”,有29%的农民工认为“就业信息不灵”;有53%的农民工认为“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有6%的农民工认为“录用条件不合理”。

    农民工主要依靠亲朋好友介绍找到工作和依靠自己自营劳动。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49%的农民工依靠亲朋好友找到了工作,36%的农民工依靠自己自营劳动,12%的农民工依靠劳务市场或职介所找到了工作,3%的农民工依靠其他渠道找到了工作。

    三、农民工工作强度大,权益保障差

    农民工“为他人打工”的人数较多,自营劳动的人数较少。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为他人打工”的人数占64%,自营劳动的人数占36%。

    “为他人打工”的农民工主要从事工业和建筑业,自营劳动的农民工绝大多数从事生活服务业。在“为他人打工”的77名农民工中,从事工业的农民工占33%,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45%,从事生活服务业的农民工占22%。在自营劳动的43名农民工中,从事商业的农民工占23%,从事饮食业的农民工占26%,从事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占51%。

    农民工的职业特点是体力劳动。无论农民工为他人打工或者自营劳动,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缺乏能够依赖的技术和资金,其从事的行业绝大多数属于可替代性很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的工作与体力劳动紧密相联。如从事建筑业的重体力劳动、工业的简单体力作业、人力运输和搬运、小商小贩、餐饮业住宿业的营业员、鞋匠、保姆、理发洗头等服务。

    较多的农民工从事有人生安全隐患的工作。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有31%的农民工从事有人生安全隐患的工作,有7%的农民工既从事有人生安全隐患的工作而工作现场的安全设施不齐备。

    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农民工或是自己为了多挣钱,或是企业老板的要求加班,平均每周工作日达到了6.3天,每天工作时间达到了10.5小时,一周的工作时间达到了66小时。农民工工作时间超出国家法定工作时间40小时的65%。

    多数农民工未能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用工合同。在“为他人打工”的77名农民工中,与用工单位签定了劳动用工合同的农民工占27%,而未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用工合同的农民工占73%。多数农民工面临用工单位不受约束地解除劳动关系的压力,其中,有21%的农民工感到有随时被用工单位斥退的压力。

    多数农民工未能享有劳动保障。在“为他人打工”的77名农民工中,用工单位为其办理了劳动保险的农民工占27%,而用工单位没有为其办理劳动保险的农民工占73%。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为他人打工”的77名农民工中,被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占12%。其中,工资被拖欠1个月的农民工占43%,工资被拖欠2个月的农民工占57%。

    四、农民工收入少,生活质量低

    尽管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但经济收入仍然严重偏低。调查显示:调查的120名农民工的人均月工资只有650元,月工资在650元以下的农民工占58%。其中,月工资不足400元的农民工占13%,月工资400-500元的农民工占13%,月工资500-650元的农民工占32%。与城市职工相比,农民工月工资较2003年重庆市城镇在岗职工的人均月工资1037元低387元,低37%。

    农民工家庭负担沉重。调查显示,在重庆城区的一个农民工需负担家里1.8人的现金开支;有72%的农民工认为家庭负担重是自己面临的重大困难;农民工人均每月寄回或带回家里230元,占其总收入的35%。

    在可支配收入的制约下,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很低。调查显示:农民工人均每月的消费支出为300元左右,相当于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一半。

    农民工食品开支少,饮食卫生状况差。农民工人均每月食品支出约为170元,相当于城市居民食品支出的76%;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近57%,较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19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单身进城,或工作原因,或自己烹调不方便,农民工在外饮食的频率较高;而由于收入的制约,农民工在外饮食绝大多数是在路边便宜饮食店就餐,存在较多饮食不卫生的隐患。调查显示,有36%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饮食存在不卫生问题。

    农民工居住条件差,生活设施不配套。由于农民工在城市没有住房,解决居住问题的基本方式是租房和借住用工单位提供的住房。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有36%的农民工合租一间房,有44%的农民工居住在用工单位的集体宿舍。住房质量差,46%的农民工居住的住房存在不同程度的阴暗潮湿现象。住房设施不配套,有17%的农民工没用上自来水,有60%的农民工没用上天然气,有61%的农民工的住房不附带卫生间,有57%的农民工的住房不附带厨房,有72%的农民工的住房没安装闭路电视,有73%的农民工的住房没安装热水器。

    子女教育力不从心。调查显示,有69%的农民工认为子女上学费用高,造成家庭的经济压力。城市部分学校仍有巧立名目变相收取借读费的现象。有的农民工为了节省学杂费将学龄子女留在家里上学,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家长疏于管教。

    在长时间工作劳累与生活质量较低的双重作用下,一定数量的农民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变差。调查显示,有9%的农民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已成其为最大的生活担忧。

    农民工心理压力大。在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39%的农民工为目前的生计问题担忧;33%的农民工对未来的担忧多。

    五、农民工遭遇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较多的农民工有遭遇社会不公平的感受。在被调查的120名农民工中,接近60%的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有遭受不公平的感受。其中:有39%的农民工偶尔有遭遇不公平的感受,有11%的农民工比较经常有遭遇不公平的感受,有9%的农民工经常有遭受不公平的感受。

    农民工遭受不公平对待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调查中部分农民工反映:政府为城市失业人员找工作不遗余力,而他们的工作全靠自己找,自己干的全是城市居民不愿干的体力劳动。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事做却不断受到少数部门工作人员干扰,部门向务工农民乱收费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二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农民低人一等的心理,而且日常用语不文明,在工作和生活中常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贬低农民工。特别是在与农民工发生争执时,欺压农民工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存在明显的差异,文明程度相对较低,自身存在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民工遭遇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表明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还比较缓慢,仍然是城市的一个边缘化群体。农民工融入城市需要克服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障碍,将经历一个长时期的融合过程。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下一篇民族文化与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