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对上海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新构想
2014-12-12 10:15:36 来源: 作者: 【 】 浏览:31次 评论:0

一、上海市城镇体系现状

    截至1997年年底上海共有城镇(不包括农场镇)196个,市区人口达700多万,而城镇人口超过10万的只有宝山、闵行和松江,其中宝山和闵行作为辅城,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左右;规划作为二级城市建设的嘉定、青浦、金山(石化地区)、松江、南桥、惠南和城桥,人口规模分别在4.4万人一10.1万人,其中仅松江达到了小城市10万人的标准。小城镇人口规模达1万的有21个,5000人一10000人的共有40个,人口规模在5000以下的占近65%,其中2/3的城镇规模在1000人~3000人之间。上海市城镇体系现状如图1。

    二、上海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人口规模等级差异大

    总的说来,上海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结构,市区规模过大,中心城区与郊区城镇间规模级差悬殊,作为反磁力吸引中心的20万~50万人口规模的中间力量远远不够,10万~20万人口的城镇也十分缺乏。小规模城镇数量过多,绝大部分为0.5万人以下的小城镇,没有突出的中心地等级系统,各级空间增长点不明显,城镇体系内部相互补偿和相互平衡的功能较为薄弱。

    (二)“大城市,小郊区”状况明显,郊区建设滞后

                                                           图1

上海城镇现有的地域空间结构,从中心城区和郊区相互作用来看,大城市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到郊区各大镇的交通十分便捷,其间的经济交流也很频繁,但大郊区实力还显不足,各重要城镇间缺少直达的交通干线,它们之间的联系得不到加强。中心城区与郊区、郊区与郊区间不能形成完整的系统,进行协同发展,使中心城区的强大辐射力得不到乘数效应。郊区中心城镇的建设又很缺乏,城镇数量多,规模普遍偏小,地域分布广,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不能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城镇体系地域分布不平衡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地域差异明显,“大浦西,小浦东”的状况仍没有得到很大改善。中心城区偏重浦西,浦东开发还刚起步;面向太平洋最前沿的浦东新区、南汇县和奉贤县没有一座城市人口规模大于lO万,仅南桥镇超过5万人。又由于各区县离中心城区远近、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的差异,城镇规模的地区差异也很大,一般近郊区县城镇规模较大。如崇明县因交通瓶颈,与市区联系不便,仅城桥镇人口规模大于5万,其余城镇人口多数在3千以下。

三、上海城镇空间再布局

(一)上海城镇空间布局原则

依据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学说以及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增长级理论,上海城镇空间布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市区和郊区协同发展,本着“繁荣繁华看市区,郊区体现经济实力”的指导思想,重点建设好郊区城镇,形成“大城市,大郊区”;依托快速交通干道网络,实现中心地系统区域条件匀质化,重视区域内基础设施管网的建设;形成“多层、多核、多轴”开敞式布局,合理规划各级中心地的职能作用、发展规模、服务半径及等级体系的数量组合;充分利用原有城镇和产业集聚点的发展基础,培育各级空间增长点,要考虑区位条件、资源优势、环境容量、经济腹地等城镇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二)上海城镇空间布局构想

上海要构建一个等级清晰、城乡融合、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的网络型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一新城一中心城镇一一般集镇四个层次的中心地系统,并和以交通网线为基础的开发轴构成网络结构。中心地等级系统的建设要以方便、迅捷的交通网络为基础,高等级的中心地为全市交通枢纽,是整个区域的流通集散地;中心地同等级间、上下等级间都需要便利的路网系统支撑。

中心城地域范围以外环线为界,包含闵行、宝山两区的一小部分和浦东新区的大部分,囊括了闵行区的梅陇镇、虹桥镇,宝山区的大场镇、庙行镇、淞南镇、高境镇,浦东新区的严桥镇、花木镇、杨思镇、三林镇、六里镇、北蔡镇、张江镇、张桥镇、金桥镇、东沟镇和外高桥镇,宝山的祁连镇和市区也紧紧相依。

新城作为二级中心地,主要依托县(区)级行政中心、市级工业区、市级直控重大产业基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而成,它的首要功能是接纳中心城市向市郊分流和扩散的、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和生产要素,培育各具特色的市级工业区和工业基地,以及相关的优势产业,逐渐成为上海大都市地域综合体产业和经济的主要支撑点,并且应具有相对独立的、较为完整的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和服务于相应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城的布点应首先考虑与中心城区以及新城间有无方便、快速的交通干线,应尽可能将新城与市域内现有和拟建的快速陆上交通干线网相衔接,并尽可能将新城布局于快速陆上交通网的节点。据国外经验,新城规模在20万~50万人左右,最宜发挥人口集聚效应。新城服务的地域范围主要面向各个区县,新城距外环线的空间距离应不少于20公里,以避免新城与中心城区的粘连,而使新城失去相对独立的综合功能,演变为中心城区的一个功能组团;新城与新城间的距离宜保持在30公里~40公里以上,以使各个新城作为中等规模城市拥有必要的经济腹地,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服务半径和服务规模,避免相互之间争夺发展空间。根据上海城镇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在各个区县布局1个新城十分必要,可以作为增长极带动整个区县的发展,考虑到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新城以各县城为主,而金山石化区的发展较为突出,南汇县芦潮港又将开发,海港城市可以作为独立的卫星城发展。这样上海以宝山、闵行、嘉定、青浦、松江、金山石化、南桥、惠南、芦潮港、城桥为二级中心地体系,接受中心城的辐射,并以相对独立的实体向周围城镇辐射能量。又鉴于各新城的原有经济实力不同,发展也需分清主次,有计划地进行。到2010年,估计各新城人口规模会有很大差异。宝山、闵行及金山石化原有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预计2010年人口能达到30万;城桥、芦潮港作为新兴海港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预计人口可达10万;其余新城预计2010年能达到15万。

中心城镇作为第三等级的中心地系统是亟待重点建设的,它的建设能够提高上海郊区城市化的数量和质量,体现大都市区的真正内涵。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市郊非农产业的主要集聚地,为农村非农产业的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配套服务,并以相对独立的综合服务功能为自身和周边一般乡镇及农村地区提供相应层次上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中心城镇若配套较完整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并达到现代化小城镇设施标准要求,其人口规模以5万人~10万人为宜,从空间距离上看,中心城镇距中心城区和新城应不少于15公里,中心城镇间的空间距离宜在10公里~15公里,可以保证城镇有足够的空间发展,避免争夺资源、腹地等恶性竞争。中心城镇一般选择现有基础设施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区位交通条件良好的城镇进行建设。上海现有很多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如嘉定的安亭镇、南翔镇、南汇的周浦镇、青浦的朱家角镇、松江的小昆山镇、金山的枫泾镇等,这些都是中心城镇建设的最佳“人”选,应投入资金重点建设,为了起到增长极的点带面的作用,中心城镇的布局还要注意均衡分布。

一般集镇的主要功能是拥有适度的社区型非农产业和人口规模,就近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和便民服务设施,其规模5000人~30000人不等,空间上与新城和中心城镇的距离应不少于6公里一7公里。郊区城镇的建设应该就各个区县整体布局,现有规模小、发展潜力不大的城镇,应适当归并。

上海应努力建设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以促进点、轴、面城镇网空间构架的进一步完善。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形成放射状轴线,连接各个新城,新城间又通过快速交通干线、轻轨相连接,中心城镇分布在主要交通轴线附近,几条发展轴和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将中心城区、新城、中心城镇及一般集镇有机地联接在一起,在空间上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分布合理的城镇网构架,以推动上海城镇体系快速、健康发展。上海市城镇体系构想如图2。


                                                              图2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长春市城市规划前期研究 --彰显.. 下一篇城市规划对地价的作用机制研究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