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杜园园:一个村庄里的宗教信仰
2014-12-27 14:58:06 来源: 作者:杜园园 【 】 浏览:73次 评论:0

 

  苏北柳家庄是一个合并村。2003年柳庄和大河村合并成为柳家庄。合并后村庄主要姓氏分别有马、史、朱、陈和曹性。现有1100户,共约5300人口。08年村庄实行自拆自建集中居住政策,进行小区建设。由于当年自拆自建矛盾多,实行难度大,村庄选择了三个生产大队进行集中居住试点。集中居住后的小区村民约500户,总人口约2300人。但大部分大河村民没有进入集中居住区。大河村变成了“无人管理区”。虽然柳家庄实行了村庄合并,但两个村庄的宗教信仰并没有实现同步合并。宗教信仰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即使同属于一个宗教信仰类型,其宗教活动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一  村庄基督教的运作

 苏北柳家庄是一个合并村。2003年柳庄和大河村合并成为柳家庄。合并后村庄主要姓氏分别有马、史、朱、陈和曹性。现有1100户,共约5300人口。08年村庄实行自拆自建集中居住政策,进行小区建设。由于当年自拆自建矛盾多,实行难度大,村庄选择了三个生产大队进行集中居住试点。集中居住后的小区村民约500户,总人口约2300人。但大部分大河村民没有进入集中居住区。大河村变成了“无人管理区”。

   虽然柳家庄实行了村庄合并,但两个村庄的宗教信仰并没有实现同步合并。宗教信仰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即使同属于一个宗教信仰类型,其宗教活动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村庄基督教处于基督教机构体系中的最底层设置。基督教包括了牧师、长老、职司和传道者。传道者就是给信徒传道之人,直接与信徒打交道,有信徒的地方一般就有传道者。柳家村所在的县仅有一个牧师,而长老人数就比较的多,在整个县有30-40人。长老主要采取包片制,即每个片区都有长老。职司有五个,传道全县,每个堂至少一个,全县整个有480个堂,具有一定规模布道点就可以设置一个堂。50人之下不能成立教会也不能设点,只能成立一个联系点。全县目前有10万信徒。长老主要管总务,分管教务,财务和事务。这三者缺一不可,牧师主要是管全盘也是当家人,职司主要是管后勤,牧师的权力最大,一般老牧师都会带小牧师。堂委会成员都是一些年纪长的,信仰根基长的人。选拨采取的是无记名投票。负责人则是从堂委中选拨,主要选择一些有智慧,有好名声和有才能的人。柳家村的传道者信教已经40年了,有着丰富的传道经验。

   柳家村有一个点,一个传道人,一个负责人,下面设置了堂委会,五个人。负责任每年都要到县城去参加会议,在会上要做总结,每年还要缴纳300元的三自经费。除此之外,还要每年向县宗教局缴纳300元,一年的上缴费用共600元,钱均来自信徒的奉献。除了这个有正规教堂的基督教之外,柳家村还有一个家庭教会,人员大概在20-40走左右,在大河村有一个小“基督教堂(废弃的民房)”, 其主要信徒来自于大河村村民。

二  教堂:第三场所

  基督教在村庄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毛时代就已经开始零星存在。调查发现村庄内有三个基督教组织点,其中两个有正式教堂,一个无教堂,只是选择某个信徒的住宅作为临时场所。其教会的活动仅限于在星期六(安息日)参加祷告和唱赞美诗。最大的教会信徒数量达到100多人,均是附近村民,女性居多,年龄跨度在30到80岁间。平时上教堂做祷告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年人,年轻的教徒都在外务工。教主说:“等到过年时,年轻的教徒都回家了,那个时候教堂就挤满了人。”他解释道:“神住在人的心中,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自己祷告,只要相信它就存在,所以对信徒的要求也不是那么的严格。”

   星期六早上,当信徒们走进教堂,首先要在规定的地点下跪祷告,其目的在于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下跪时间不限。每个星期六都会有信徒参与奉献(捐赠钱),数额不限,只在于个人的心意。奉献的原因在于信徒所祈祷的心愿得以实现,奉献主要是信徒表达对神给予恩宠的一种报答。奉献完后,信徒要将自己实现了地心愿讲述出来并与其他信徒一起分享。奉献时的会语主要是做见证,让其他信徒相信神能够听到信徒的祷告。

   祷告结束后,有的教徒会跪在教堂内的前排,口中念念有词,据说是在向神诉说自己的困难。念叨时旁边还要站一个人,主要是为跪着的人进行安守、祷告,请神赐予平安,而下跪志仁则属于被安守之人。

   村民选择信基督信仰有很多原因,主要还是遇到困难时选择信教的比较多。教主解释到:“人在困难的时候很容易想起天,正所谓‘穷则呼天,疼则喊娘’,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神,有困难时或家中的钱花光之后,人们就会选择上教堂看看,家庭条件好了就选择相信神,如果没有好转则不信。有的人生病信神,有的则是保平安,有的人信之后变得平安了,也有的人信了之后却不平安了,于是心开始怀疑了。”

   在对信徒信教原因分析中,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信徒家庭成员身体久病不愈,上教堂祈求健康。

其二,生活太孤独寂寞和乏味,而教会人多热闹,于是就信了教。

其三,部分信徒信教主要是祈求平安。

  通过对信教原因调查,笔者试图找到其信徒信教背后的社会因素。笔者拙见认为,村庄和家庭这两个场所的变迁使得更多的人寻找第三个场所证明自我的存在和价值。

  村庄共同体的逐步瓦解是信徒其主要原因之一。在集体化时期,土地还未下放,村庄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生产和生活。村民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共同体。白天大家忙于从事生产,晚上参与到学习《毛泽东语录》中,所以村庄生活比较完整。由于大家是一个紧密的共同体,相互之间频繁互动,村民就没有所谓的孤独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集体化时期的农民没有出现分化,大家几乎是处于同样的档次,相互之间没有分化,彼此是平等的主体,没有隔阂,交往无障碍。集体化时期,白天干活,丰收的季节晚上组织文艺宣传活动,精神生活比较丰富。完整的村庄共同体,村民能在村庄中找到熟悉感和归属感。人的村庄社会价值能够提到实现和承认。家庭联产承包之后,以生产队作为单位的生产和生活开始瓦解,只有税费才能够让人感觉到自己还是村庄中的一员。村庄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各自经营了自己的田地,文化娱乐活动也就只限于串门。税费改革之后,市场化的浪潮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量的家庭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流向城市。外出务工经商成为了年轻人新的生产方式。市场化意识的不断入侵,使得村庄再也束缚不住他们的脚步,很多人远离自己的家乡奔赴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经济的兴起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减少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频度。外出人员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够与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天伦之乐从朝夕相处变成了以天来计算。一个星期的相处虽然可以减少很多日常家庭矛盾,但是也让亲人之间变得更加的客气和陌生化。在黄冈调查时,有的返乡年轻农民工感慨到:“家庭成员现在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只会说话的哑巴”。家庭作为人的最后的港湾,对打工人来说变成了一个“招待所”。村民从家庭中获得的价值没有以前那么浓烈。家庭伦理规范被市场化所冲击。诚然,外出务工也呼唤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在某种层面上也体现了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变得异常重要。年轻务工人员需要年老的父母在家维持子家庭的劳动力再生产,需要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带孩子。外出务工人需要父母维持住自己在村庄中的社会关系网络,需要父母替自己参与大村庄社会生活。但是这种合作显然是外出人员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一种妥协,它具有另一番味道。家庭成员的两地相隔导致了家庭生活的不完整,家庭所能承载的价值也就在减弱。不仅村庄作为人的社会价值实现场所也在发生着改变。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场所在日渐的丧失作用,村庄和家庭最为村民最为重要的两个场所已经不能够承载和实现村民个人的自我价值,于是乎,当没有其他的村庄社会场所出现时,底层的人只能求助于外界。个体的社会价值实现由村里转入到村外,继之向神来证明自我的存在和自身的价值。因为在神面临众生平等,在教堂里大家都是一家人,神会赐予爱给他们,信徒之间是兄弟姐们。

  可见,基督教在农村的兴起不只是家庭生活日益衰落的表现,也是村庄生活日益解体的一种表现。同时它也体现了村民之间的分层日益明显,因为信徒主要都是一些村庄弱势群体。但是对原因的进一步分析也能得出,很多信徒主要还是保平安和求健康。这体现的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和不完善,村庄不能给予帮助村民来度过天灾人员。传统时候,村民村庄意识比较高,村民“我们感”比较强,成员出现天灾人祸都是靠集体为其解决,但是现在村民相互之间越发陌生化,个体化的意识明显,连兄弟之间的互助都指望不上了,更何况是村民之间的互助,村庄作为一个救助单位日渐衰落,而社会求助在农村基本上缺失,弱势群里只能是求助于神,只能指望神来救助自己。于是基督教在村庄具有了生长的空隙和土壤。

所以说基督教在农村的兴起是家庭、村庄和国家三者之间的现状所决定的。农民的基督教功能性更强,他不是一种纯宗教性的信仰,它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村民的需求而存在的。

对于由于感觉到孤独和寂寞参与到基督教中去的老人群体,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现在年轻人外出务工之后,村庄大多数都是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小孩。柳家村的年轻人兴起了打工潮,与柳家村村民集中居住后,家庭各项开支都增加有关。多数农户自建新房的费用依靠贷款,虽说政府给予5万元的免息贷款,只是在第一年免息,第二年农户就要上缴利息的20%,优惠政策有效期为三年,第三年过后,农户自己就要承担全部利息。消费被动的刺激了,农户不得不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之外超前消费。农户不得不外出务工挣钱还贷款。我们发现村庄内部很多的楼房都是空着的,据说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自拆自建虽然是改变了农民的居住环境,但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压力,靠在家种田根本就建不起房也还不起贷款,越来越多的人都走向了沿海。人去楼空成为了村庄中的半边风景。村民出去打工了,在家的人串门就少了,闲着的人根本就找不到聊天的对象。村庄中有没有任何的娱乐场所,仅有一间麻将馆,在天晴时也空无一人。不会打牌和麻将人更是找不到休闲娱乐的方式,家中又没有人会与其聊天,于是就上教堂了。教堂至少还可以听听大家唱赞美歌。可见,集中居住后,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得劳动力投入了市场,闲着的人根本找不到串门的对象。

三 宗教管理 

据基督教的教主介绍:“现在很多的基督教都是不正规,都是扛着基督教的旗帜坑钱的”。起初,柳家村整个村庄只有一个教会,后来由于闹经济纠纷就发生了分裂,有的甚至演变成宣传邪教。”村庄对基督教的管制基本上也是放任自流。书记表示:“一般情况下对宗教活动是不管的,除非在村庄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才会插手管理,对于邪教,村庄更是无能力了。”

为什么村庄对于宗教活动放任自流,对邪教传播无能为力。基督教在村庄盛行之所以不受村干部的管制,笔者拙见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基督教十诫中规定:信徒不能辱骂人,要赡养老人等,这些戒律能很好的规范信徒的行为。调查发现村庄存在不养老现象。以前,对于家庭不养老近房头的房头长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解作用,自从房头长相继失去作用后,不养老只能是求助于村干部解决,有的甚至是直接由派出所出面调解。在80年代时,村庄内生的非正式的力量例如房头长等对村民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这在南方宗族性地区表现明显。例如在江西,儿子不养老宗族长会施加压力,村庄的社会舆论对村民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在调查村,房头势力正在弱化,村干部又忙于搞村庄发展,家庭内部的矛盾处理现在成为真空地带,遇到这种不养老的情况,只能是求助于制度化力量解决。村民一般都求助与派出所,但是派出所是一个专业化机构,它有自己的专业化职务,养老纠纷不是其主要的行政任务。向养老这种道德领域的问题,它也是捉肩见肘。可见,基督教在苏北的兴起迎合了村庄治理的需要,同时也是村规民约失去效用了一个表现。所以基督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来抑制不养老的现象的滋生,至少对于信徒来说有作用。

教会在某种程度切合了村庄治理的需要。例如曾经有一家人发生了火灾,有个人身体烧伤面积达到了90%以上,家庭很困难拿不出医疗费,于是村书记找到了教主让其发动信徒进行奉献。在教会的帮助下,成功的发起了一次捐助活动,大家都帮忙做宣传,大家都奉献,帮助困难村民顺利的度过了天灾。不仅如此,教会有时候也帮忙宣传村庄各项规定。

四 舆论

柳家村所在县城共有三个教派:长老教、神造会和耶稣教会。这三者都是在三自教会的管理下。县城邪教组织有灵灵教和全能神。全能神的前身是法**功,其主要宣传让人造**,制造各种谣言。邪教组织的存在对正规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邪教组织将那些信仰不坚定,没有智慧头脑的人拉入邪教,然后就让其替他们效劳,据村民反映:“信仰邪教的人每天都在外面疯狂的传播谣言并拉拢信徒,很多的信徒彻夜不归,村民认为对家庭是一种破坏。”

村庄正规教会和邪教组织的区别:从外形来看差不多,也发展信徒也布道。但是邪教组织的活动隐蔽性更强,没有固定的传教点,不会大规模的集中传教,一般都是布道者单独去信徒家传教,只要你选择相信就会有传道者上门传教。正规教会遵循了信仰自由,不会特意的去发展和拉拢信徒。在传道方面基督教传道的内容都来自于圣经,在将《圣经》的话转化成地方性话语时不会改变其实质表达的意思。但是邪教组织在布道时就会偏离《圣经》内容。正规的教会不会选择在别人家里布道,在家也只是唱唱诗,祷告一般都不超过一个小时。农村人也不能耽误了农活,正规教会也不会影响社会治安,但是邪教的话让教徒成天在外拉拢信徒几乎都不回家过夜,这严重了影响了家庭稳定。他们一般选择都是在信徒家里小范围的传教。但有的时候,邪教组织成员会渗透到正规教会组织中,来宣传自己的教义。在村庄,邪教又是如何渗透其中呢?下面是调查村的一个案例:访谈材料来自村庄基督教负责人刘某:

按例2007年时,柳家村附近有个基督教会,信徒约100人,在村庄算是一个大的教会。但是其传道人钱xx后来与全能神的人混在一起,被人看见了。当时还没有抓到证据,但是后来在其家发现了有关世界末日的书籍,于是就有人向三自的领导反映。领导将其人拉了回来,找其谈话,由于传教者钱xx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具有悔改的决心,三自负责人就没有对其进行惩罚。但是后来有人举报,钱xx又和全能神的人混在一起,还将书籍发到了基督信徒的手中,信徒将书给了县里的堂委看。今年的时候(2012年)又将其材料拿回来,实现是没有办法索性就报了公安局和宗教局,将其抓去了派出所。当时找其谈话,写下了悔改的保证书。现在也没有什么人去那个基督教堂了,慢慢的也就散了。对于邪教组织,现在很难管理,由于其组织性很严密,只有通过人举报才能抓,公安局也只能是经常给教会负责人开会,主要也是让大家发现情况就举报,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找不到证据。以前灵灵教泛起时组织开会比较多,近几年都没开会了。

访谈对象认为钱xx不算是一个邪教分子,只是被人引诱了,其主要原因是人的信仰不一样、人的智慧各异、信仰基督教不纯导致的。

邪教组织在村庄的渗透所采取最快的方式是拉拢正规基督教信徒。基督教传道者变成了首要的渗透目标,例如上例中的钱xx。其主要是在基督教布道时将《圣经》内容讲偏,讲邪教的一些观念加入其中。由于农村基督教信徒大部分是不识字的老年人,对《圣经》中的故事也不了解,即使布道者讲偏了也察觉不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定信仰体验的人加以制止和举报。所以,要防范农村邪教组织通过正规教会渗透到农村。对宗教的管理和监督,不仅要靠国家的力量,还要加强对正规教会的管理,更要发挥村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杜鹏:基督教进村的隐忧 下一篇郑时龄:我们城市的建筑与文化向..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