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李雪萍等:高整合、高链合: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理想情景
2014-12-13 21:41:13 来源: 作者: 【 】 浏览:42次 评论:0

现代社会中承受力最弱的社会群体最容易产生社会风险,一般情况下,弱势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处于劣势且生活质量低和抗风险能力弱,是最容易产生社会风险的群体。城市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包括生理原因(如残疾人)、自然原因(如灾民)、社会性原因(如老年人、乞讨者、失业者)等,他们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体制外的人、进城农民工、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生病而无钱医治的人及其家属等构成。单靠弱势群体自己的力量来摆脱困境是不现实的,而通过整合和链合,增加其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并提高能力,并形成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合力构建的社区支持网络,才能有效地化解社会风险。

一、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理想模型

迈克尔武考克在微观层面,把社群内部的联系称为整合(Integration),把社群外的网络称为链合(Linkage),整合和链合作为社会资本独立而又互补的形态,可以增加城市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城市贫困群体的发展首先是通过有共同的邻居、民族、宗教或家庭关系的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并在其中集中实现的,整合能够使参加者彼此提供一定范围的服务和资源,从介绍工作到照看小孩等;贫困群体要取得长期的发展,就要在其最初团体之外发展社会关系,因为加强社群内的整合的最初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让路于广阔的超社群链合。武考克根据整合和链合的不同发展水平的组合,分析了四种发展情境:低整合—低链合情境下,社会成员与所有形式的有凝聚力的社会网络都是隔离的,他们没有家庭和任何社群资源可以依靠,对于城市的赤贫者而言,就只能流落街头;高整合—低链合是一种完全不发展的情境,社会资本仅扩展到家庭成员和有血缘关系的人的狭小范围,由于缺乏与家庭之外的其他社会群体的联系,个人及其家庭只能获得很少的资源,难以改变贫困状况;低整合—高链合情境下,个人有参与大范围活动的自由和机会,但缺乏为其提供指导、支持和认同的稳定的社群基础,这不仅会加深个人认识上的不一致,而且提高了对社会不满、自杀和暴力犯罪的比例;高整合—高链合情境为社会成员带来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机会,这也是被洛杉矶韩国人社区和旧金山华人社区的发展所证明了的。[i]

武考克所分析的四种情境在我国目前都存在,例如城市的一部分流浪乞讨者无依无靠、难以获取生存资源再现了低整合—低链合情境;城市中一部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以下简称为低保对象),家庭内部整合,但缺乏与其他社群的联系,除了领取政府发放的低保金之外,难以获取其他社会资源,贫困一如既往地延续下去,是高整合—低链合的情境。本文借用武考克四种发展情境的概念来考察城市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状况:难以获取资源、获取很少资源、获得大量资源。四种情境相比较,我们认为,城市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理想途径之一是内部高度整合、与外部网络紧密链合,即高整合—高链合。

二、选择高整合-高链合为理想模型的理性思考

我们把高整合—高链合作为城市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理想途径,依据是社会资本理论,这也与武考克的基本理论假设是一致的。

1.社会网络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载体。

帕特南指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邻里组织、合唱队、合作社、体育俱乐部等等公民参与网络,都是社会资本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一个共同体中,此类网络越密,公民就越有可能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因为公民参与网络培养了强大的互惠规范、促进了交流、体现了以往合作的成功。[ii]社会资本影响发展的作用机制(也是产生收益的方式)是通过社团,实行信息分享、互利互惠的集体行动和决策,这就是说社会资本既是集体行动的投入又是集体行动的产出,即社会性相互作用产生互利互惠的同时,又增加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总之,形成公民参与网络,实现社会性相互作用是人们积累社会资本、获取社会资源的基本途径。这更适用于弱势群体,因为“穷人比富人更依赖社会资本”。[iii]

2.社会网络多样化,所形成的弱关系对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作用比强关系更大。

肯尼斯•纽顿认为社会网络有两种:一是联结松散、经常变动、非组织化、非正式的网络;二是通过俱乐部、协会和组织串联起来的高度组织化的、紧密联结的群体。我们把前者称为松散性网络,把后者称为紧密性网络。一般来说,松散性网络是巨大的、稀疏的、多样的、具有低强度的不频繁接触,形成内部的弱关系;紧密性网络是小的、密集的、同类的、有高强度的频繁联系,形成内部的强关系。通过网络形成的关系的强弱,格兰诺维特认为可以从互动的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测量:互动的次数多、感情较强较深、关系密切、互惠交换多而广的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

强关系中的他人是社会行动者信息的重要来源,因为强关系维持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社会成员间情感亲密、有高度的相互回报与信任、彼此间的目标或想法的冲突与矛盾比较少、彼此有很高的互动频率、互动的时间也很长。

纽顿认为在一定情况下,非正式群体在某些方面甚至更重要,因为它们是社会的本体、社会由它们构成,它们承担的责任一点也不比正式的组织化的群体少。帕特南也认为,那些连结松散的非正式群体是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特征,在社会资本形成过程中,它们在某些环境下比正式地组织化了的志愿性社团更为重要。[iv]这是因为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的联系纽带,正如林南认为,弱关系不仅是社群间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资源的交换、借用和摄取往往是通过它来完成;在一个分层的社会结构中,当行动者采取工具性行动时,如果弱关系的对象处于比行动者更高的地位,他所拥有的弱关系将给他带来比强关系更多的社会资源,个体社会网络的异质性、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个体与网络成员的关系力量决定着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摄取社会资源时弱关系比强关系更有效、更重要。[v]这一观点,对于城市弱势群体来说,就意味着要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应该建立广泛的弱关系,因为弱关系连接着分布范围很广的、不同阶层的、拥有不同资源的人们,人们透过弱关系所能接触的人更多,在社会上所能延伸的触角愈远,可以联络到更多、更具异质性的人群。

内部整合并建立社群外部网络,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实质上就是组织化增权过程,组织化增权是指具有同类特质、但处于原子化状况的个体加入自己组织,形成自主,并将其嵌入到社会权力体系的过程。从而使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提供相互支持和各种服务,尤其是穷人能够从集团的成员身份中获得比富人更大的收益,因为富人可以掏钱购买这些服务;[vi]使弱势群体以组织的形态面对社会,获取更多的信息、培训以及再就业等机会,并提高博弈能力,等等。

学术界关于网络及其内部关系、组织化增权的认识,使我们有信心认为:高整合是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内在条件;高链合是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所必需的外部环境。

三、整合、链合的效应

目前我国城市弱势群体整合、链合状况不如人意,是我们把高整合—高链合作为其获取社会资源的理想途径的现实依据。

目前,我国城市弱势群体在社区层面虽形成了初步的整合和链合,却远远不足以改变其获取社会资源的状况。社区弱势群体基本处于被组织状态,自组织程度很低,更多地依靠政府、社区组织等外界的力量帮助其整合,[vii]例如社区中的残疾人协会、低保对象协会等等往往都由社区居委会出面组织并开展活动。

即便如此,实践证明,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例如武汉市规定,每个社区的安保队只能聘用本社区的低保对象,这一规定一方面使得成为社区安保队员的低保对象的月收入由205元的低保金增长为465元;另一方面在工作中,社区安保队员之间、安保队与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之间的有着频繁接触和互动,使得安保队员掌握了大量信息(地方性知识),并参与社区集体行动以及决策等等,成为社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就是说,安保队使低保对象不再仅仅是需要“扶持”的,同时也是社区发展必须依靠的。再如,大连市的社区把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组织起来,成立社区公共服务社,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实现社会参与和自主创业。如此的整合,使低保对象形成内部强关系,有助于减少社会排斥,获取社会资源,也直接服务于社区。应该说,弱势群体的整合不仅重要,而且可能。由于他们被抛到了共同的状况中,逐渐学会相互认同并彼此支持,这种团结是共同命运的必然结果,也是其社会资本的来源。

亚历山德罗波茨指出:某些贫困社群的社会联系不仅少而且距离短,他们的日常生存经常与处于相同情况的亲戚和朋友密切联系。这样的联系很少超出他们的居住区,因此他们失去了获得其他地方就业机会的信息来源以及获得这些机会的方法。[viii]亚历山德罗波茨的描述与我国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联系状况是基本一致的:社会网络的平均规模较小,而且呈差序格局,即社会网络半径小、距离近,网络信息和资源的交换不充分。这就意味着,弱势群体与外部组织要形成广泛的链合有其内在的困难,因而借助外力是必要的,而社区中的二级组织就是这样的力量之一。贝比顿、卡伦指出,二级组织是带有特殊结构特征的、在超社区层面上联合几个基层团体的组织,它们是一种社会系统,能够将强势团体内部关系和弱势团体外部的网络连接起来,并采用一种能够使上述两种关系更为积极配合的方式。[ix]换言之,二级组织是弱势群体与更广泛的社群链合的具体方式,也是社区支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中多种形式的二级组织不断涌现,例如社区居委会、社区共驻共建理事会、慈善超市等等。本文之所以把社区居委会看作是二级组织,因为它不仅最为关注社区弱势群体、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并把社区弱势群体与社区内外的其他各种群体链合起来。据调查,湖北省85.11%77.89%77.66%71.95%的社区居委会分别最为关注低保对象、残疾人、下岗职工、老年人;85.11%68.91%64.37%62.51%56.91%的居委会分别主要提供低保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再就业服务、社区治安服务、环境卫生服务。[x]

以社区慈善超市为例,社区慈善超市在捐赠和销售环节联系着各种社群和个人,在加工、兑换以及慈善基金的运用等环节直接联系弱势群体,从而就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了弱势群体的社会联系范围,成为“结构洞”。[xi]波茨认为,结构洞扮演两个缺少联系管道的团体间的桥梁,若能创造出结构洞便能有效地创造社会资本。慈善超市在运营中,强化了慈善超市与捐赠者之间、慈善超市与受助者之间、受助者与捐赠者之间的联系,成为结构洞。而且慈善超市特别有助于滋长弱联系,缩短各类群体的距离:让享有共同兴趣者(如捐赠者)聚集交流;让参与者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弹性地选择交往对象、时间等;各类捐赠者与受助者与不同社会圈的对象交往,他们的交往提升了人际关系上的运作自由;由于地理临近的共同点,慈善超市所联系起来的人们之间更容易发展信赖的关系,这经常成为社会支持与认同感的来源;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较之于其他二级组织慈善超市更容易吸引各种捐赠者,因为其捐赠动机多样:或者是他们感到有义务这样做,或者是期望在日后得到某种回报,或者是他们感受到与捐赠的接受者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需要相互支持,此外,可行信任被赠与者和接受者同时使用。[xii]

四、弱势群体社区支持网络与社区治理

1.社区治理的首要切入点是社区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在社区内部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整合起来,并通过一系列的二级组织与社会的链合,这对弱势群体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建设和谐社区意义重大,其内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弱势群体是真正的社区人:社区弱势群体失去单位,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区,从社区获取资源。现实中即便是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也依靠社区运作,弱势群体成员能否成为低保对象,要由社区居委会核定,低保金通过社区发放。这就是说,社区治理或建设和谐社区首先必须从社区弱势群体开始,使社区弱势群体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是社区治理的首要切入点。

2.不仅给予,还要参与和赋权

社区支持网络的建立,不仅使社区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政府、非营利组织、社区居民的无偿的给予,而且还使得社区群体内在地要求参与和赋权,即社区弱势群体通过内部整合,实现组织化增权,并以组织的形态与其他组织链合,共同分享社会资源、共同构建和谐社区。[xiii]

3.构建社区支持网络还需要更大范围的整合

社会资本不仅能提供经济绩效,它还能促进社会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对贫困阶层的帮助比对富裕阶层的帮助更大。因此,弱势群体积累社会资本,是其获取社会资源、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对其而言,首要的是整合起来,同时形成强大的社会链合。这就需要从单向扶贫向互动式扶贫转变的制度创新:确保弱势群体能自主地整合起来,获得资源;以社会为基础,构建大量的二级组织,帮助弱势群体超越其原有的社群关系,保证外部资源能有效传递给他们。当然,这不是仅仅依靠弱势群体自身,或者是社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这还需要宏观层面自上而下的自主整合与微观层面自下而上的镶嵌整合。


[i]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40304页。

[ii]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203204页。

[iii] C.格鲁特尔特、T.贝斯特纳尔:《社会资本发展中的作用》,黄载曦等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52页。

[iv]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84386393页。

[v]周长城:《经济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102页。

[vi] C.格鲁特尔特、T.贝斯特纳尔:《社会资本发展中的作用》,黄载曦等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8页。

[vii]聂运麟:《走向社区自组织》,《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4期,第128页。

[viii]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35页。

[ix] C.格鲁特尔特、T.贝斯特纳尔:《社会资本发展中的作用》,黄载曦等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7318页。

[x]这是华中师范大学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与湖北省民政厅在20056月对湖北省进行普查后汇总的数据,由于是多项选择,所以总和超过100%

[xi] 李雪萍、陈伟东:《社区慈善超市:慈善为本、市场为径》,《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4期,第7374页。

[xii]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129页。

[xiii]唐鸣、杨正喜:《农民工权力缺损原因的法理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第7475页。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张大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单元的.. 下一篇李雪萍:多主体供给社区公共产品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