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共建农村新家园——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纪实
2014-12-13 21:38:38 来源: 作者: 【 】 浏览:17次 评论:0

  1、计划提出的背景
   
武汉,是地处中国中部的工业重镇。
  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这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可喜改观,武汉广大农村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座拥有845万人口的中部中心城市,农村版图面积占全市的90%,农村人口308万。与城市的现状相比,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滞后,积累少、欠帐多、包袱重,成为制约武汉农村迅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城乡差距比较明显,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
  三年来,武汉城市社区建设883计划的成功实施,的确使武汉变大了,变高了,变亮了,变绿了,大街小巷发生了巨大变化。可当人们驱车十里,步入郊区时,反差却又如此明显。如何做到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如何借鉴城市社区建设883”计划的成功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新家园,上下关注,百姓期盼。
2
、计划实施的过程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决不带任何既定的思维模式与框架,充分了解农民在想什么、在盼什么,他们最需要什么,最想解决什么,我们该干什么,我们该怎么干?
  逐村逐户的了解之后,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这个计划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不是从城和城、乡和乡的关系来看问题,而是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村抓农村,城乡统筹。它不是简单的扶贫,搞一点慈善事业,而是要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建设自己的家园。它不是就生产谈生产,就文化谈文化,就政治谈政治,而是要实现农村的综合发展。它不是简单地搞农村的村容村貎改造,而是围绕农村的创业和农民的生活来构建农村新社区。
  这项计划以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四到家园为核心,将成为武汉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的一项惠民工程。
  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2005520正式启动,全市2087个村中挑选110个村作为试点,实施计划。

  110个村条件各异,村情复杂,发展不平衡,资金缺口大,建设任务比城市社区更为繁重。怎样才能使之和谐有序的发展呢?计划伊始,试点村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一切由农民说了算。
  经过摸底调查,按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等原则,110个试点村被分为四种类型,即村塆整治型,村塆改造型,整村迁建型和村塆集中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村子,都描绘出共同的工作轴心:四通四改一化,即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和发展绿化建设。
  试点工作通过改变农村生产方式,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据统计,2005年市、区两级财政对110个试点村的专项投入达2亿元,加上农民投工投劳,总计达2.4亿元以上。资金怎么用?怎样才能保证钱用在点子上,既不是撒胡椒面式的遍地开花,也不是一般性的扶贫式的救治救助。或者只是搬家、刷墙和修路,而是以项目为支撑的具体行动。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条件的项目,不强搞;群众没有统一认识的,不强推。从有条件的地方抓起,在村务公开的基础上,所有的项目都充分尊重民意。项目由各村申报,而各村申报前都要以项目内容、规划方案征求家家户户的意见,公开公示。依靠群众,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自己的责任。围绕项目制定全市家园建设总体规划,政府按照一图一表一册指导各村规范建设。
  农民是主体的指向将党委政府决策层的所思所想与广大农民的所急所需联系起来,在家园建设行动过程中,村塆怎么建?由谁来实施?标准是什么?由谁来评判?这一切,全让农民群众自己决定。走一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事务,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新路子。
  与此同时,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大哄大嗡。让群众得实惠,不能造成农民新的负担,不举债,作为铁的纪律被明确下来。
  尊重农民,是最好的发动。村民是建设主体,村民自主决策,人们焕发出极大热情,人人都参与家园设计,家家都出工出力,人们从未象现在这样关注自己的家园,热爱自己的家园。最初开展试点工作的黄陂区,共600多个村88万农民,自愿申报试点的就达到95%
  每逢项目公示,村里人声鼎沸,人头攒动,老百姓心里装的、想的都是项目,他们要为自己的民主权力投下庄严的一票。因为这些项目为他们昭示了未来的生活美景,而每一笔、每一划都由农民自己来描绘。
3
、计划实施的效果: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改变
  黄陂刘家山村是我市海拔最高的村,沿盘山公路绕够九九八十一弯才能进村。2005年,刘家山被确定为家园建设行动试点村。区里将产业开发与家园建设捆绑一起:政府投资100万,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引资150万元,改造村里的老房子,整旧如旧打造高山民俗村,成为清凉寨一景。
  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1300元,今年有望达到2000元。新建景区清凉寨迎客后,村民门票分成,吃上旅游饭,真正甩掉穷帽子。
  新洲区高山村是个黄泥岗,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不扭秧歌步,随时要摔跤。深受其苦的村民为告别崎岖泥泞,拆迁户没有向村里要一分钱补贴。200510295条总长6.14公里的村内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
  家园行动让许多村子走发生了山乡巨变,六十岁的老太太感叹到过去出门穿雨鞋,如今出门穿绣花鞋。人畜混居,脏乱不堪的旧面貌,一去不返;整洁有序,村风文明的新农村,悄然呈现。
  环境变了样,村民更文明。更重要的是家园行动所要求的致富门道明晰为农民的增收做了长远的考虑,传统生产方式得到改变。
  东西湖区鸦渡大队石榴红村的73户民房得到统一改造,搭建休闲旅游农业的平台。以休闲旅游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车岭村以莲藕、蔬菜、苗木花卉为主导产业,人均增收400多元。
  汉南区东荆大队发展产业经济,人均收入4000多,净增300多元。
  汉阳区永丰大队建设永丰苑新农村家园,配合武汉水乡旅游城项目的启动,成功解决 10个居民点共396户拆村并点农户的居住问题,并安置失地农工800人。
  鑫海花城基本实现了农民变居民、农工变员工、农田变花园、农村变城镇。
  蔡甸区肖家村构建农民新村,围绕台商投资的八达通农产品物流中心,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务工经商;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和施工方垫付工程款等办法,新村一期工程建设已搬迁148户,实现迁村腾地230亩。
  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裕民、富民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美好家园雏形初现:星光村别墅村院落式,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
  农村家园建设计划将亲民理念变为实实在在,成为真实而生动的生活画卷。
  4、计划实施的效果:农村社会福利保障
  农民荷包暖和了,村级经济发展了,农村的社会保障具备了经济基础。
  农村福利院,老年公寓,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达87%以上;
  20051130,投资200万元的黄陂区滠口街福利院竣工,55五保老人成为首批入住的有福之人。
  到2006年底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人数将达到90%。全市纳入养老保险的农工超过12万人,参保率达到87%。参保农工、在职职工7万多人,参保率达到82%,退休职工5万多人,参保率达到95%
  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农户被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农村特困户的基本生活得到解决。2005年,全市试点村低保人数3301人,均按规定发放了保障金。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配套医务室,让年老体弱的村民得到关爱;家园建设行动进程中,110个试点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超过10万人,占试点村农业人口的83%2005年,武汉全市血防工作投入9100万元,基本消灭钉螺孳生地,对血吸虫病人免费提供治疗药品,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免费提供住院治疗。
  2005年投入750万元用于农村改水,50个村饮上卫生水
  有线电视村村通,村民文化广场丰富着村民文化生活。
  村农工贸有限公司和各种协会为农民提供了致富信息和渠道。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救灾救助制度、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失地农民的社保机制等都已建立,这一切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5
、计划实施的效果:社会和谐稳定
  今天的武汉农村,民主成为农民能够自觉掌握的权利,成为老百姓能够亲身体验的鲜活日子,城乡差距正在缩小,农村经济发展正在提速,人们脸上笑容绽开,数百万农民看到了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新希望,武汉,这座富有3500年厚重传承的城市正在努力向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迈进。
  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与乡,干部与群众,人与人合奏起和谐家园的时代新曲。

  如今,当你驱车十里,进入试点村,飘香坠翠的如画美景成为城里人也羡慕的怡乐家园。目前,全市所有试点村的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道路通畅,用水便利,信息畅达,公厕整洁。农户家中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沼气灶台、热水器等一应俱全。
  家园建设漂亮了,农村已经或者正在抛掉落后的帽子,农民进城不再有那份惶恐与困惑,他们同样昂起了自信的头,同样挺起了自信的胸。这份自信使他们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开始在新家园里描绘崭新的生活方式,呼唤出一个个家园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图景。
  如今,110个试点村中制定了农业结构调整计划的有97个,明确了主导产业的有80多个,正组织实施的有57个。截止2005年年底,完成转移劳动力近两万人。
  致富门道明晰,有人立足本村本土,发展家园经济,也有人离乡创业,开起了出租车,创办了杂货店,进城务工经商,甚至走出国门,开创新的人生。
  与过去不同的是,农民不再是被安排去干什么或不干什么,而是按照村情村况与意愿理想,投身建设。村务公开,让农民有知情的权利,决策的权利、参与的权利和监督的权利,每个人都知道我能干什么,我要干什么,知情权引出话语权,再引出行动热情,激发的干劲。以村务公开为起点,政府引导与自我作为汇聚成推动家园建设的合力。
  家园计划把政府的工作重心向三农转移,政策向三农倾斜,政府职能的转轨、换型成为扩大基层民主的推进器。
  建立在村务公开基础上的家园建设行动,解答了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基层干部的共同疑问,替他们找到了新的工作目标、新的工作平台和新的努力方向。那就是急农民之所急,忧农民之所忧,协助政府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家园行动所创造的农村新社区概念,使管理型政府转轨为服务型政府,在社会发展新趋势下将服务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目标体系深化和强化,以四到家园为核心,政府所属的规划、城建、交通、广电、园林、水务等28个局级机构被调动起来,形成了家园建设行动的总动员与大合唱。
  为政在人,村民们从未见过这样多穿不同制服的政府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征求意见,实地勘查。他们不是来观光游玩的,而是扎扎实实来做事的。规划局负责规划先行,交委负责塆塆通,广电局负责村村通,城管局负责管理环境卫生,水务局负责水通”……,分散行动,各自为政的管理部门都统一到家园行动这个平台之中。而所做的工作满意与否,最后都要由农民来评判打分。
  政府管理在农村归位并得到充实,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整合了管理资源,集中了公共优势,拓宽了服务领域,创建行动的持续后劲更为充沛。
  百姓与干部面对面地交流,对村里大小事务指手划脚,真正感受到当家作主的权利。 "窗户不开不亮、话儿不说不透。"通过村务公开,村民成了"明白人",村干部成了"清白人",干部安心、群众放心,消除了彼此的隔膜情绪,增进了相互了解。
  各乡镇的工作专班,倒计时安排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保证四到家园。家园行动把基层干部从征税收费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公共管理上来,放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上来,放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来。乡村干部成了率先垂范,艰苦创业,与村民同甘共苦的贴心人。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自治,政府管理真正深入了基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民是家园行动的主人。因此,农民世界,有权力修改理论,有权力界定概念。如今的试点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平安村文明村诞生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增多了,农民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素质迅速提升,关门闭户,各人管各人的小农意识逐步消褪。参与公共建设,关心公益事业,关注家园发展成为村民的生活新时尚,人们找到了各自的致富窍门,迈向了小康生活,武汉农村新社区正在崭露丰姿。
  家园行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它紧紧围绕农村的创业致富和农民的生活改善,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它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载体,是政府引领下创新、亲民、务实的新平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是武汉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建设实践的广阔天地!
  武汉,正在努力成为安宁祥和、富裕文明的和谐家园!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试析乡――城迁移对遏制城乡收入.. 下一篇社区公共服务的中间道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