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温江从“小区院落”突破 探寻“积极型社会治理”之路
2015-03-09 08:57:47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 】 浏览:55次 评论:0
    人勤春来早,位于成都以西的温江,耕种早已开始。耕种的田地,不只有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田,还包括孕育社会和谐的“社会治理”这块大田。
    在我省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顺畅推进各项改革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正是温江早行动的使命感所在。3月初,一份凝结了温江区相关政府部门和西南财经大学人力、物力、智力的报告出炉,为温江今后的社会治理指明了道路——探索积极型的社会治理之路,实现从管理型到服务型、从外生型到内生型、从被动型到主动型等系列转变。
    转型的勇气,来自温江多年来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不断探索和积累。
    如果说,社会治理是一所大学,那么小区院落作为现代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就是最重要的课程。初入学府的温江,选择把“小区院落”治理作为自己的第一门课,多年锤炼,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营造着温江人的幸福生活。
党组织:让党员在小区院落治理中发挥牵头作用
    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的深入推进,温江经济社会变化迅速,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居住生活格局并存局面。据统计,全区共有298个商品房小区、11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2103个农村散居院落、180个开放式小区和老旧院落(三无院落)。
    在多元化居住格局下,落实到每一个小区的治理模式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多元性,但不乏一些普适性原则。翻看温江多个小区的治理案例,不难发现有3个频繁出现的“组织”,“党组织”便是其中之一。
    温江区柳城街道航天路社区文化路174号小区,在整治前无党组织、自治组织,环境脏、乱、差。
    针对这样的小区该如何下药?温江坚持“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根据“地缘、人缘、趣缘”设立院落党组织,让小区党员主动亮出身份,在社区治理中主动发挥牵头作用。
    即使只有一个党员,其发挥的力量也不容小视。居住在航天路社区的党员李晓君就以发起人身份,在小区建立“李姐开心吧”,为居民聊天说事、解决问题提供平台。也正是通过“李姐开心吧”,社区了解到该小区居民希望进行院落环境整治改造。
    去年10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小区启动专项整治,专设了门卫室,安排专人值守,安装了监控、防盗网等设施。新建了健身广场、消防通道,划设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自治组织:让居民找到落地生根的归属感
    从长远规划看,社区建设要得到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尤其是需要居民通过自治方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讨论。
    这也正是温江寻路积极型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为此,温江进行了长期大量的探索,在不同类型的小区院落针对性建立自治组织,比如在商品房小区、“三无院落”建立业主委员会,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小区议事会,农村散居院落推荐院落长或实行小组议事代表包院落制度等。正是这些有效运行的自治组织,不断提升着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
    地处温江区公平街道长安路122号的沪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沪苑,前身是半个世纪前从上海内迁入川的国有企业——长江机床电器厂(简称长电厂)家属院。2003年,长电厂宣告破产。没有了专人的打理,家属院渐渐地成为一个无门卫、无物业管理、无管理组织的“三无院落”。
    路面坑洼、房顶漏水、化粪池堵塞……环境很糟糕,大家都等着街道办、社区出面来管。然而,当社区开居民代表会协调解决时,居民的参与度并不高,经常让会没法开,这让街道工作人员有“舞台上自说自唱,舞台下却毫无反应”的尴尬。
    转变,源于社区发起的一次为院落征名的活动。“社区干部发动居民共同参与商议,最终都同意取名叫做‘沪苑’。”唐恽已在沪苑住了23年。她说,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征名活动,让院落居民们找到了落地生根的归属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为了促进院落整治有序和长效治理,沪苑决定建立由居民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经过多次开会决议,沪苑议事会和监委会终于成立。随后,一场以自治促整治的系列行动迅速在沪苑启动。唐恽说,因为每件事情都是大家讨论决定的,执行起来,效率非常高。
社会组织:
积极构建多元化治理主体
    积极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下,须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该由谁提供服务?过去的一个误解是,政府是提供主体。但实践证明,专业的事应该交由专业的人来做,政府只需在其中起引导作用。
    温江是较早跳出这个“误解”的地区之一。早在2011年,温江就在农民集中居住社区试点,建立社会工作站,专业社会工作者进驻社区。同时,从高校聘请专业督导老师,指导专业社工运用专业化方法开展社区社会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
    这一尝试在后来被总结提炼为“三社互动”,即社工、社会组织、社区三者互动。通过实施“三社互动”,温江构建了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探索出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实践的有效途径,先后荣获“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首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等奖等荣誉。
    社会组织的积极进入,进一步提升了温江居民的幸福指数。家住柳城街道南街社区的82岁李显英每天早上起床梳洗完毕后,就到柳城家园全日居养老中心吃早饭,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吃过午饭后就在中心午休,晚饭后散步回家。养老中心的护理人员还会上门为她提供日常护理和家政服务。这种日间照料和居家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李显英感觉生活非常方便。2014年,像柳城家园全日居这样的社区养老中心在温江各街道、乡镇已经发展到15个。
    在新的阶段,温江以院落社会组织为支持,正在实现更有广度的服务。如,在院落设置居民“同心互助站”、“居民之家”等,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引导公益性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组织(团体)开展文艺、养老、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开展院落矛盾纠纷化解、孤老残幼扶助、社区矫正对象帮扶等志愿服务。
【2015年,温江将以小区院落为载体,推进六类项目建设】
    完善实施小区院落“基础自治”项目——通过党组织引领,在条件成熟的小区院落成立符合自治特点的自治组织,促进小区院落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实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项目——深化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扶持、壮大等项目,深入开展“三社互动”,推进社会组织激励机制创设,完善社会组织管理评估制度体系等;
    实施小区院落“宜居环境打造”项目——结合“四改六治理”等相关工作,完善各大类型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老旧院落”整治、“三无院落”整治、农村散居院落环境打造、院容院貌整治等;
    实施小区院落“公共服务”项目——完善小区院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设置、医疗卫生设施配置、教学资源和文体设施配置等。探索建立一套保障小区院落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制度;
    实施小区院落“安全体系建设”项目——根据平安温江建设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平安小区创建、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长效机制建立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机制建立;
    实施“小区院落文化建设”项目——以小区院落为文化宣传阵地,将有形阵地与无形文化有机结合,将法治、文明、道德等元素融入小区院落,逐步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识、公德意识等。
□蒋君芳图片由温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武汉所有物业小区 今年将成立业委.. 下一篇王思斌:以社会工作为核心实现服..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