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中的观念性障碍
2014-12-12 14:52:13 来源: 作者: 【 】 浏览:37次 评论:0

社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镇新概念,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建设的侧重点在街道、居民委员会所管辖的地域范围之内。社区图书馆就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社区图书馆网络是政府工程,应该纠正一级政府管一个图书馆、社区的事情社区办等观念。以政府出资、大中型公共图书馆出书、社区组织出馆舍设备的方式联合建立社区图书馆,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分馆制社区图书馆网络。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的提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之一,虽然社区图书馆对我国大陆地区来说是个新名词,但实质上,我国在大陆地区各级政府主办的公共图书馆与国外和港台地区的社区图书馆是一致的,只是在图书馆管理体制上和网点分布上不同。我国大陆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在网络建设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为了缩短这些差距,先要从思想上走出误区。
    
一、社区图书馆再认识
    1
、社区图书馆就是公共图书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的规定,公共图书馆的定义是:公共图书馆是指那些免费或只收轻微费用为一个团体或区域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们可以为一般群众服务或为专门类别的用户如儿童、工人等服务,它全部或大都接受政府资助。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由国家和群众举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按行政区域建立的。它受政府各级文化部门领导。国家图书馆,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地(市)、州、盟图书馆,县、市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室),儿童图书馆,农村基层图书馆(室),都属于公共性质的图书馆。其中县以上图书馆属国家举办,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的基层图书馆(室)基本上仍由城市居民或农民集体所办,有些地方(多在城市)由国家文化事业经费上适当给以补助。
    2
、社区工作的重点在基层
    
截止1999年底,我国内陆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767个,其中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已经普及,县级图书馆可以说基本普及,但城市里的区级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图书馆的数量还相当少,也就是说,在规模小和较小的社区里的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就近看书学习的需求。
    
社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镇管理新概念,它的侧重点在街道、居民委员会所管辖的地域范围之内。根据我国大陆地区的现状,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直接对某一社区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所辖人口一般在1万人以上。虽然在这样的社区内还可以划分出更小的社区,但从功能的整合特别是政府对其行使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上,它仍可视作一个基层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名称是由国家民政部规定的,由3-4个原居民委员会合并而成,人口规模在1500-2000户之间,是集社区管理、服务、教育、监督和协调于一身的综合服务的基层社区自治组织。这种行政管理体制是根据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情况来确定的,正好成为社区图书馆网络的依据。我们现在所说的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就是指要加强街道城乡居民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形成合理的社区图书馆网络。按照国际图联在公共图书馆的建筑标准中规定的:“在城市内主要居民区,通常离图书馆1.5公里左右就要设立分馆,3-4公里左右就需设立一个较大的图书馆”。如果我们在每个街道建立一座社区图书馆,就能达到平均每一万个居民一所图书馆的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中的障碍
    1
、来自于政府部门的障碍 
    
1)发展图书馆事业无法可依。世界上凡是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颁布了图书馆法。我国据2001年年鉴统计,由政府主办的公共图书馆有2767所,平均46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当然如果加上民办公助性的乡镇、街道图书馆的数量,图书馆的覆盖面不会这么小。但由于乡镇、街道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没有保障,往往建了又垮,垮了再建,2002年第三期的辽宁《图书馆学刊》刊首语把目前的社区图书馆建设称做图书馆“四进社区”,可见,我们在街道图书馆工作中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和造成的巨大浪费。
    
2)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各级政府自扫门前雪。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是按行政体制建立的,一级政府管一个图书馆。在这种行政体系当中,地市级政府的作为是很重要的,但绝大部分市政府领导只考虑到一家市图书馆的建设和经费保障,对全市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不闻不问,以致很多城市没有区图书馆,街道图书馆自生自灭。他们在市图书馆的建筑上,偏面追求“大而全”的标志性建筑,城市间互相攀比,建筑规模一家比一家大,有的不顾图书馆的地理位置,远离居民区,宁可造成浪费,也不愿意在居民密集区里建几个规模小一些的分馆。   
    
3)群众的事情群众办。也就是说,社区图书馆社区办。基层社区如何办图书馆?我曾和某些街道主任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交谈过,从他们那儿了解到,街办和社区居委会都没有图书经费这一块,在社区居委会的经费预算里,除了干部工资,连办公经费都很拮据,哪还有钱办图书室。这些情况,我们政府部门领导并不是不知道,那么为什么还要求社区办图书馆呢?说实在话,靠社区干部自身的努力,到处化缘,总是能办起几家来的。于是我们的领导就来总结经验、就来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其经验无非是那么几条:①领导重视是关键,由于“一把手”重视,腾出房子做馆舍,挤出经费购买设备;②发动群众捐书,发动企业捐款;③领导部门用钓鱼的方法,鼓励社区办图书馆;④用“以书养书”的办法解决图书馆的后续资金等等。不否认,靠这种办法是能够哄出许多基层社区图书馆来的,但接下来呢?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在哪儿呢?靠捐赠来的旧书能“以书养书”吗?如果社区图书馆要靠出租文艺小说来维持生计,那与租书摊又有何区别呢?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不利于社区图书馆网络的建设和发展的,我们不能在图书馆“四进社区”后,再出现“五进社区”。因此,我认为,基层社区图书馆要由政府来办,要使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成为政府工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实行“公办民助”。
    2
、几个值得商榷的观点
    
1)社区图书馆能否成为社区文化中心?就世界各国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说,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在不断得以发展。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会文化事业,为公众提供活动场所,例如,洛杉矶公共图书馆馆长肯特说:“1990-2000 年内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至少改造67个分馆中的61个分馆,使每个分馆有一个社区活动空间,一个独特的儿童活动区”。他认为图书馆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是社区中心,而在许多情况下是唯一的公共设施。拉斯韦加斯图书馆馆长沃尔特斯认为,“图书馆员需要强化社区图书馆在社区中作为公共论坛、文化娱乐地点这一观点,成为消除城市生活暴躁因素的场所”。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可能会成为社区文化中心和休闲中心,但中国的国情不同,国外许多国家除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公共图书馆外,还有众多的博物馆、艺术馆,但没有类似于我国的文化馆这样的文化设施。我国的省、市、区(县)均建有文化馆(群艺馆),乡镇、街道建有文化站(文化中心),图书馆还只是文化站(文化中心)里的一个活动室。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要开发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和休闲功能,但不宜提成为“文化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在今后的几年内,我们应该致力于使图书馆从文化馆(站)中独立出来,扩大图书馆的规模,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使图书馆成为社区的“文献信息中心”、“社会教育中心”。
    
2)社区图书馆是政府和街办的事。我坚持认为,建设社区图书馆网络应该成为政府工程,但这并不能够成为图书馆界置身基层社区图书馆建设之外的理由。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为社区居民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在世界发达国家,社区服务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城市街区服务,最早出现在英国。后来,欧洲一些国家也相继出现,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当时由政府组织发起,底特律公共图书馆首先参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底特律公共图书馆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社区信息服务工作,至70年代已建成了庞大的地方信息库,并形成了“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专门机构,为居民提供教育、卫生、福利、家庭、法律、消费者权益、住房等社区信息,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7]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和服务对象是:各级党政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科研机关和学校等。过去的借书证凭工作证和单位介绍信办理,现在凭身份证、学生证办理,社会“闲散人员”从来没有作为一个群体而成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现在情况有了转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事业单位办“社会”情况的改变,许多“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随着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发展及在家工作的“SoHo”之族的兴起,图书馆应该树立起为社区服务的观念,在图书馆设立一个新的机构“社区工作部”:第一,发展社区图书馆网络;第二,负责社区图书馆(分馆)和社区图书流动点的图书配送、交换、流通工作;第三,与社区居委会建立联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
    3
、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和网络布局构想
    
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在社区和网络布局建设中的经验,和我国五十年来在乡镇、街道图书馆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英、美、加、日包括港台地区所实行的分馆制无疑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区图书馆网络在战后几十年里不断得以发展巩固和提高,致使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的覆盖面和国民、社区居民人均拥用图书馆藏书率大大超过了国际图联颁布的标准。在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图书馆“四进社区”的工作中,应该借鉴这种“分馆制”来建设我国的社区图书馆网络。
    
1)改变“一市一馆”的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很多城市盖起了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图书馆。新的图书馆盖起来了,老的图书馆建筑或者卖掉、或者改为少儿图书馆。这种观念应该改变,一个城市需要一座能代表城市发展水平的、作为标志性建筑的公共图书馆,但同时也需要能方便市民就近看书学习的公共图书馆。
    
城市的市、县(区)是否有必要建立单独的少儿图书馆?我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①从某种意义上说,少儿图书馆更需要贴近居民生活区,一座少儿图书馆只能为附近的少数学生和1-2 所小学的学生服务,成为这1-2 所小学的第二图书馆;②少儿馆的设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闲着的时间超过使用时间太多;③在节假日,少年儿童到图书馆往往由家长送来,家长把子女送到图书馆后,家长干些什么?所以从多种因素考虑,少儿图书馆应该和成人图书馆建在一起,只要在管理上实行分楼或者分层管理,避免相互干扰就行了。比如香港中央图书馆的二楼就是儿童图书馆,家长和儿童在这里可以一道分享阅读的乐趣;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里,大多开辟儿童活动专区。因此,城市少儿图书馆应该拓展功能,完全可以成为市图书馆的综合性的分馆。 
    
2)以联办的方式建社区图书馆
    
在当前形势下,要完成社区图书馆的网点分布,完全依靠政府来实施,就象英、美和港台地区那样,是不现实的;可是如果政府仅仅是发动号召,要求街道、社区居委会自己想办法建社区图书馆,那又回到了过去的老路上去,也是不可取的。总结以往街道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建是容易的,难就难在巩固和发展上。图书馆不能巩固发展的原因,在于没有源源不断的新书供应,和必要的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的投入。因此,我建议由市、区(县)政府统筹经费,有计划地划拨市、区(县)公共图书馆,由市、区(县)图书馆向社区图书馆提供办馆藏书、配送新书,并支付人头费和办公经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组织提供馆舍、设备,建立由图书馆分馆和社区组织名称两块牌子合二为一的社区图书馆。
    
3)社区图书馆网点分布建议:①在街道一级建立分馆。②在社区居委会、较大的有完善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建立图书流动点。③市、区图书馆分工协作,各自承担一定比例的分馆和图书流动点的建设和管理作。④高校图书馆也应为社区居民服务,在社区联合建立社区图书馆。⑤分馆的馆舍面积要在100平方米以上,藏书达到1万册左右,阅览座位30席左右,并开辟一个少儿阅览室。⑥图书流动点的馆舍面积20平方米左右,图书保持在1000册左右,图书借阅可以合在一起。⑦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总馆和分馆之间进行联网,实现借书证在总馆和分馆之间的通用。
    
综上所述,社区图书馆就是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网络的建设应该成为政府工程,在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要坚持官办民助的指导思想,大中型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要主动与社区组织取得联系,支持社区建立基层图书馆(室)。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国家十五纲要》中指出的:“抓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的认识,有计划地将资金投向市、区(县)图书馆,由市、区(县)图书馆带动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要重视社区图书馆建设 下一篇社区预防和高危人群预防策略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