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入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怎样规划我们的城市-访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2014-12-12 10:15:33 来源: 作者: 【 】 浏览:43次 评论:0

人物简介:仇保兴,男,1953年生,博士。自1984年起先后担任浙江省乐清市、金华市和杭州市党政主要领导,现任国家建设部副部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著有《华夏文明振兴之路》、《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及应用》、《地区形象理论及应用》、《金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小企业集群研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人才·体制·环境--区域经济转型与对策选择》、《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等著作。


    怎样规划我们的城市?这个令规划界长时期难以回答问题,似乎可以从一本书中寻找答案。这本书的名字叫《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今年5月,该书在北京甘家口商场北侧的建筑书店刚一露面,便引起许多读者的驻足关注。作为一名从事城市报道的记者,深深为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独特见解和精辟的实践论证所吸引,采访作者的念头也油然而生。然而记者在建设部大院采访该书的作者--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时,他却谦逊一笑:"我只不过是通过这本书提出了一些问题罢了,还不算是答案。"
    仇副部长言谈举止不失学者之儒雅,又因为近二十年的"城市管家"的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30年前谈城市化是盲目的
现在不谈城市化是愚蠢的

    城市化是什么?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的象征,也是社会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21世纪世界公认的两件大事,一个是新技术革命;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今后30到50年是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化的高潮期。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对世界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城市化是仇副部长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也是他的本行,所以谈起来如数家珍。他说:之所以要写《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这本书,是基于城市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面对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与许多规划管理工作滞后的现实背景,如何通过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使规划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并具有充分的预见性,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大战略,是任何一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城市化将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这个时候,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等将与私人投资并驾齐驱,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大量地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所以,如果说30年前提城市化是盲目的,那么现在不提城市化就是愚蠢的。为什么称之为"转型期",也就是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起飞阶段和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历程,无疑会迫使城市政府对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机制进行改革。
    中国要富强,靠什么?中国的农民出路何在?在某种意义上说,均在于城市化。仇副部长举了一个例子。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土地荒漠化严重,原因何在?除了滥砍滥伐等因素外,过度放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10年前是每年以1500平方公里的速度荒漠化,现在每年是3000平方公里的速度荒漠化。要减缓荒漠化程度,让大自然有自我修复的机会,至少需要转移200万牧民,减少数以十亿计的牲畜。牧民离开了牲畜靠什么生存,这就是城市化要解决的问题。
    仇保兴先后在市场经济起步较早的浙江乐清市和金华市担任过党政主要领导,还在繁华的大都市杭州当过市长。近20年所积累的丰富的城市管理经验,为他潜下心来研究城市化的动力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不研究城市化的动力问题而主观地制定政策,就不可能为老百姓谋利益,也不可能为老百姓提供合适的生产和生活的场所。过去,我们对城市化理论研究得不多,与迅速扩展的城镇建设相比,在许多方面明显滞后,特别是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工作与城市化发展动力不相适应,以致于出现了"镇像村、村像镇"的现象。现在历史大潮中,政府应该做的事,就是要通过规划为城市化的发展设置轨道,以高水平的科学规划保障城市化的健康快速顺利发展,克服城市化的无序扩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此,仇保兴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总结,从遇到的问题开始进行分析,利用在国家行政学院培训的机会,挑灯笔耕,整理材料;以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来研究对策。他在该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
    "当前,我国城市化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市场化、全球化及高科技浪潮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但是,由于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技术、囿于计划经济模式的城市政府行为以及盲目的城市扩张和改造活动,使得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于是,"着眼于总结国内外城市化的经验尤其是失败的教训,着重强调解决在城市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便成了仇保兴提笔弄墨的真实动机。

八个方面揭示城市矛盾
找出问题在于抛砖引玉

    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呢?仇保兴归纳了八个方面:
    第一, 城市规划理论、技术、法律和管理体系的创新。如何引入竞争机制,改革规划编制及其审批办法,加强法制建设和改善政府对规划的调控,实行规划的规定性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灵活性的结合,持续地提高规划的科学理性和法制水平?
    第二,城市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应是城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是经济繁荣的推进器而不是桎梏和障碍。如何提高城市规划的预见性,使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相适应,有效指导城市化的发展?
   第三,提高城市在新时期的全球竞争力,是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如何培育具有独特优势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第四,城市又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发祥地和孵化器,几乎所有的高科技都诞生于城市。变革城市政府的管理模式无疑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成其为障碍?
    第五,城市是历史文化浓缩和积淀的产物,但高速城市化的冲击力和盲目追求现代化表征符号的行为,有可能对体现我国城市特色及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带来毁灭性的灾害。如何摆脱这场规模空前的特色危机和文化危机?
    第六,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已成为黄金定律,但广义的城市管理包括了其与建设交织在一起的整修治理,并由此派生的"城市美化运动"正席卷全国大地。这是一场灾难还是解决城市病的良药?如何正确处理优化"城市形象"与避免浮夸的关系?
    第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最高目标是,让人类"诗意般"地栖息。但如何才能正确解读人们对舒适、便利与和谐的理解和追求?如何处理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与市民追求居住质量及城市扩张的矛盾?
    第八,城市本身是一份可以增值,但也会迅速贬值的资产。因此,在规划和建设城市时,要讲求经营的理念、手段和法规,着眼于城市整体资产的增值。但公共设施的不足与城市高速发展恰如一对孪生兄弟。如何从经营城市空间资源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财富,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
    提出问题无疑是分析问题的良好开端,找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仇保兴这极富针对性的"八个方面",虽不能说绝对准确,但就凭这八个"如何"之设问,就足以使你穷追不舍地去刨根问底。
    "真能这样,也就能收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了。"仇保兴说。

规划现状令人困惑
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如果说前面的"八个方面"鞭辟入里的话,那么,仇保兴对城市规划现状的论述更是入木三分。城市规划的现状曾使他"困惑"。"我国城市建设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速度突飞猛进,城市规划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但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苦恼、彷惶也与日俱增。"他对规划存在的问题从以下诸方面进行了解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
    规划失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已完全突破原定的框框。许多城市为期20年的规划指标5年"完成"已成为"常识"。在这种大大超越规划预测的发展速度面前,规划的失效就成了普遍现象;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以至于基础设施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反映在道路建设上就是修了挖,挖了又修,老百姓戏称为城市道路应安上拉链。
   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结合部建设混乱。
   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始终受到"规划区"或"市区"等模糊概念的限制,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细则,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只能将其画成空白地带。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规划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分而治之的办法,其结果使城郊结合部成了"两不管"的脏、乱、差地带,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郊区病。
   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自成体系。
  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等可以独立进行规划,肢解了城市的总体规划,给城市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历史建筑、城市风貌受到严重破坏。
   解放以来,我国城市中传承着城市文脉的历史古建筑和遗迹受到三次严重破坏,第一次是解放初期到大炼钢铁时期;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之后,借"改造旧城,消灭危房"的动人口号、"为民办实事,旧貌变新颜"的雄心壮志和拆真文迹、造假古董的愚蠢行为,使某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遭受了灭绝性的毁坏。
       城市生态受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8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农村河道、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燃煤废气、汽车尾气和灰尘使许多城市难见蓝天白云;城市生活垃圾增多;绿地被违法建筑不断蚕食;这一切都导致我国许多城市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我国就占了八个。
    规划监督约束机构软弱,违法建筑严重泛滥。
    全国600多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建筑的蔓延现象。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受城市集聚经济的辐射影响,集体土地未征用就进行开发建设,再加上与腐败现象相勾结的城郊"圈地风",造成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呈愈演愈烈之势。
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和重复建设浪费并存。
    一些领导缺乏城市规划知识,建设城市就如"农民城"那样,房子成批盖起来了,但道路、供水、排水、尤其是污水、供热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这种先盖房后修路、再修下水道的错误建设时序,使许多城市污水横流,建筑垃圾遍地,生态绿地大量被占用,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持续下降。
  区域化规划或协调机制不健全,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思想仍占上风。
    一些规划部门仍拘泥于"城市规划区"的旧框框,忽视了城市与周边城镇的协调发展、城市与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和城市与郊区一体化发展。这种"只见单个城市,不见区域城市群"的传统思维,使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
   城市建设风格雷同,千城一面。
  对城市现代化的片面理解和互相模仿,盲目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高、变洋,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而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则被搁置一边。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豪华办公楼、景观房产、欧化建筑席卷全国。
    中小城镇规划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
    许多小城镇选址不合理,缺乏产业支撑,只是长官意志的产物,而不是将其看成是城市社会经济组织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样,小城镇发展就脱离了为周边村庄服务的集聚功能。
   交通拥挤,市民出行困难。
 一方面,小汽车和流动人口增加过快。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小轿车价格的大幅度降低加速轿车进入家庭而使交通拥挤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城市居民收入贫富差距不断增大,低收入市民住房困难依然存在。
   对上述问题,仇保兴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既有他当市长时接触到的,也有他从全国城市的调查分析所了解到的。除此之外,他还列举了城市过分"美化"的几种表现:
   一是毫无特色的"景观大道"。如南方某城市,人口不足30万,竟修建了100米宽的纯景观用大道;二是华而不实的大广场。一些"先富起来"的城市一窝蜂地在城市中心开辟巨型广场,这些盲目求大的广场,从市中心高密度和繁华地带拆迁出来,代价特大,往往事倍功半;三是粗糙而不协调的街头雕塑。以闪闪发亮的不锈钢制作的粗糙雕塑到处占据着城市空间醒目的位置;四是泛滥成灾的假古董。过多过滥的建造民族园、三国城、水浒城、西游记宫等;五是仓促建造标志性建筑。这种为自己留芳的急功近利行为,恰恰忘却了真正的城市眼睛--标志性建筑所必需具有的城市特质的承载者和环境的协调性;六是铺天盖地的玻璃幕墙。一股以马赛克和玻璃幕墙、灯光工程和户外广告等为特征的美化技术席卷全国大小城市,大到公共建筑,小到城郊农舍,千篇一律被这些"新装饰材料"所包裹。
  宏观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局部典型案例的分析,无不显现仇保兴所提出的观点,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又该从何处着手呢?

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规划创新
重新调整规划的功能和地位

    要解决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涉及面之广,涉及部门之多,涉及内容之深,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庞大复杂而且是长期的工程。关键是要抓住核心环节,仇保兴认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城市规划体制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适时进行创新。这种创新包括规划理论、技术、法律和政府管理体系等方面。他还提出"政府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规划调控的目标,并及时弥补其不足。"政府工作和城市规划建设要主动适应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也是一场改革。他说:
    对城市化的研究,在于对城市规划的理论创新。规划理论创新就是要从以前的单一学科转变为多学科协同的综合科学。规划本身是多学科的。以前我们是就规划谈规划,片面讲究秩序感,追求理性美,这是理论上的误导。这样形成的规划往往是与城市政府现实实施能力脱节,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现状脱节,最终使规划无法付诸实施。规划理论创新要求规划工作应有新学科的融入结合,多学科地进行综合研究,按照现代城市演进的内在规律和城市资源集聚的有机性科学地进行规划。
   另外,规划本身的功能、地位要重新调整。以前规划是单向度和刚性的。而现实中,城市人口、规模都不是规划所能控制的,城市的大小、发展方向也很难限制。任何一个理论家都不是算命先生可以预卜城市的未来 。因此,城市规划的功能要调整到适应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城市规划要有一定的弹性度以弥补编制时的信息不对称缺陷。
   创新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改革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体制。以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规划的理性色彩太浓,没有亲和性。审批、管理、编制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计划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列宁曾说过的:"用一台计算机来计算每个人的需求,根据需求生产产品。"市场经济就不同了,它是分散的决策和责任系统,任何巨型中央计算机都把握不了每个人的需求。正是这种决策的分散化和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城市规划适应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科技的进步就是借助了市场的力量,20多年来的发展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为此,城市规划就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来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于规划和市场机制相互作用的问题,当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规划的市场化是无法回避的,规划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并对市场的缺陷起到弥补的作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规划与市场是针锋相对的,互不让步,不可调和,认为规划是至高无上的理性科学,不能有丝毫的市场导向。这种观点过分地夸大了人的力量,人的主观意志占了主导。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失偏废,必须把两者综合起来考虑。规划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不应是排斥、对抗市场的作用,而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规划调控目标。与此同时,政府应充分利用规划的强制力,切实保护好易受市场力侵犯的城市生态、历史文化遗迹、公共设施用地和城市风貌等不可再生而又脆弱的资源。规划调控与市场机制应是一个互动的关系。 开发融于规划之中"追求繁荣与舒适"谈到这个话题,仇保兴先从规划与开发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就怎样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
    城市的开发行为应融于城市的规划之中,规划与开发既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长远与眼前的关系,又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开发商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获取利益是为少数人所享用的;而规划则是考虑的大多数人的利益,是要考虑整体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比如居住小区的开发,开发商只考虑局部宜人的居住环境,不可能对城市整体负责。有的小区里边很漂亮,但外部环境却很糟糕,这就是城市规划没到位。而有的城市,整个布局很好,但小区环境很差,这就是开发工作没做好。规划更多的是政府行为,开发更多的是企业行为。一座城市"以人为本"是政府的事,一个住区单元的"以人为本"是开发商的事,各自的分工应是明确的。
    怎样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各自摆正位置。对于城市的规划,政府要有一个整体的布局,规划讲求城市不可再生的资源的保护,如水、土地、公共绿地、生态系统和文物古迹等。规划还要讲究强制性的内容。某些城市的规划由于以前没有强制性的内容,所以出现"摊大饼"的现象,致使许多文物还没有很好地保护下来,生态绿地被侵占,公共利益受到损害。还有重庆在长江边上搞了一个世界第一大的广告牌,既破坏了江边的风景,开发商也没得到好处(因价格问题,几年时间没一个企业在上边做广告),这种劳命伤财的事希望再也不要发生。
    所以,当开发与规划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是局部的开发行为得服从于城市的整体规划,这是因为规划要对多数人负责,而开发只是对少数人负责。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以维护国家利益、民众利益为目的,调控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当记者最后请仇保兴副部长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怎样规划我们的城市"这个问题时,他一边在给记者的书上签名,一边指着书名作答:"追求繁荣与舒适"。
    "为什么把繁荣放在前面,这是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因为没有经济的繁荣,就不可能有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处理得好,可形成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学者的严谨无时不在他的谈话中体现出来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城市规划对地价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国城市批判:我们正在失去什么?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